第(1/3)頁 “湘親王蒙靖燁然,國以民呂立勛,勞之不辭,則無怨,語則無位視至公,尤則知考處以來,為碗水端平,未嘗無咎,乃余國之模楷,目之模楷,則余國之式;更為國人所敬,今徙為吳王,加賜萬家,引內閣行,徙屯大寧國使臣,俾居其社稷。” “長沙公主盧婉瑜,乃大宣室宗親,已死湘王獨女,常資軍旅,不以辭勞不報,素為國利,為民祈福,大宣素不限女官,然婉為宗親不求官,顧宗室及宗親、宗室后親貴戚,為民祈福;任勞怨,不謀聞見,乃人子之師表,歷澄侯蘇青薦,海棠、內閣考功,以為婉瑜可任,故晉封盧婉為南陽公主,加賜五千戶,貲物五千,嗇夫、史策遠任,非復吳下情,婉瑜為錄處堂官;長子禹立楚侯世子之位,表婉瑜功,次子霍翀晉為舞陽郡侯。” 蒙靖燁和盧婉瑜并肩站在剛更換好的門頭,敕造吳王府,兄妹兩人難掩激動的情緒,但眼神中都有一絲的憂愁。 “哥,陛下對我們家還是厚恩啊!”盧婉瑜感嘆道。 “是啊!陛下從不因父親與他的爭執而冷落我們兄妹,吳王,這是僅次于雍王、秦王和蜀王的王爵,還在肅王叔之上,太厚了!”蒙靖燁心中頗為不安。 “所以啊!哥,你為我大宣使臣在金陵一定得謹慎,你的說話做事代表就是我們大宣的臉面!” 蒙靖燁鄭重的點點頭,說道:“我懂!這個使臣可不好做,陛下昨日召我進宮,欽點了三百白澤內衛隨行,這是無上的榮耀,不過有句話說的好,‘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妹子這邊何嘗不是,其實我更喜歡在澄侯手下做事,沒有那么重的責任。”盧婉瑜苦笑道。 蒙靖燁搖搖頭,說道:“你深得陛下和皇后看重,萬萬不能有這樣的心思,陛下常說自太子以下,皇室宗親子弟幾乎都是你一手帶出來的,雍王的性子夠驕橫吧,見到我也只是尊稱一聲王兄,可是面對你卻都是諂笑著一聲‘皇姐’,更別說其他人了。” 說道此蒙靖燁竟有一絲嫉妒,這大宣朝皇室宗親中包括太子在內對這個妹妹的恭敬遠甚于他人,太子等人都是公開稱她為“皇姐”,盧婉瑜所在的場合連太子都要等她先落座才會坐下,傾城這個被寵愛的公主對妹妹的尊重幾乎與皇后齊平,人常言蜀王畏懼長沙公主,熟不知蜀王是對盧婉瑜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至于晚輩之中,霍禹、霍翀自然不用講了,周策、寶慶公主遇害之后周楠就一直養在盧婉瑜膝下,現如今更不得了了太子與太子妃所出的獨子蒙維揚三歲之后也放到了盧婉瑜處撫養,盧婉瑜的名聲也因此大躁。 一道圣旨下后,盧婉瑜直接晉位為南陽公主,大宣朝對公主的稱號都是以帶“陽”字的城池為名,如寶慶公主追封為邵陽公主,傾城公主的名號實際上是衡陽公主,而南陽公主是僅次于晉陽公主的封號,大宣并未有晉陽公主,所以這南陽公主現在就是大宣的長公主。 “哥哥啊!你自己也說了,知道我現在有多難了吧?這個帽子我帶不動啊!”盧婉瑜越發的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對了,青青還在你府上住著嗎?”蒙靖燁突然問起長孫青青的事情。 盧婉瑜一愣,而后不解的看著蒙靖燁,不過還是做了回答:“青青年初受封為潁川郡主后就開府了,不過若是龍侯不回來,她還是住在我的府上。” “你勸勸她,老是住在你的府上不合適,她已經嫁給了龍庭飛,雖然陛下同意她不隨軍,但是也不能任由她如此胡鬧下去,龍侯年紀比她大也是寵著她,你不能再寵了!”蒙靖燁對盧婉瑜警告道。 “我知道,已經和她說過多次了,今天來也有她的事情要和你說,已經說好了,這次大哥你出使的時候帶上她,派人送她去松江,陛下和娘娘那邊自然由我去說。” 轉瞬間就過了兩個新年,和平協定簽訂的第三個年頭,大家似乎都忘了中原是兩個國家并存的狀態。 大寧吳王在漢陽多次想要拜師,甚至愿意放棄大寧親王的身份,這一點在他為使臣的第二年初就被蕭彧以借口調回金陵了,據傳聞,蕭慕回金陵后差點沒被蕭彧打死在崇德殿。 蕭慕走之后大寧派了蕭寒出任使臣,自蕭寒出任使臣之后雙方之間的關系其實就已經走向了僵化。 蕭寒在漢陽城四處活動結交大宣朝臣,同時以利誘等條件勾引大宣的一些青年文士,大宣海棠園多次請蕭寒談話,但蕭寒依舊是我行我素。 作為對等的回應,蒙靖燁在大寧境內也是招攬向往大宣的寒門子弟,結交朝臣更是全力以赴,大寧的好之人曾多次暗殺蒙靖燁,但蒙靖燁身邊的白澤內衛都一一化解。 最終雙方在不得以的時候在使館互派武官駐守,大宣特意派了死硬分子陶非為武官,而大寧這邊也不示弱,直接讓言闕前往為武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