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孩兒是在想吾輩讀書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然人非圣賢,各有所好亦各有所長,鄭師與大人等人中俊杰,當為往圣繼絕學,而宣生逢亂世,當提三尺青峰蕩平天下為萬世開太平。” 說完之后衛宣悄悄地抹了一把額頭的冷汗,顯然他也是在為自己敢于在大儒面前胡說八道你了一把汗。不過有點衛宣可以肯定,蔡邕再博學,橫渠四句是肯定沒聽過的,嘿嘿…… 果然,聽了衛宣胡說八道的一段話,蔡邕卻陷入了沉思,在哪里默念著衛宣剛才的四句,顯然對于衛宣能夠總結出這樣的四句,并且提出了根據特長和自己的愛好劃分的概念感覺到驚奇。 “你剛才說的那四句從何而來?” 看到蔡邕那一臉認真的樣子,衛宣知道自己牛逼吹大發了,不過箭在弦上,只好再次重復了橫渠先生的四句:“孩兒也是偶然得知,具體出處已經記不起來了,只記得一共是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蔡邕的臉上再次露出了笑容,他并不責怪衛宣忘記了出處,而是認為這四句很有可能是衛宣在跟隨鄭玄游學四年之后的總結。之所以模糊出處的原因是衛宣自謙。果然是名師出高徒啊,好一個鄭康成! 蔡邕再次品味一陣,然后從太師椅上站起來:“老夫總算明白了鄭康成為何總是拒絕朝廷的征辟了,以前老夫只當他是為了刷名望,現在看來他當是為了安心為往圣繼絕學啊。好一個各有所好,各有所長,好一個衛仲道,老夫也小看你了,早該想到康成公的弟子當是有所長的。” 此刻的蔡邕更像是一位講臺上的教授,突然發現下面的一個學生在某些領域竟然超越了自己一樣。衛宣總算也明白了蔡琰為什么能有七尺身高,遺傳基因啊。衛宣更加體會到了什么是讀書人,這位就是代表啊,他知道岳父蔡邕有點激動了,他激動 的是自己臨時拿出狡辯的橫渠四句,和自己并沒有多大關系,心中慚愧,只好尷尬地說道:“孩兒知道如今說這話有點空乏,不過亂世即將來臨,太平道死灰復燃,我河東已經糜爛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宣已經無安心治學。”衛宣總算是解釋了自己為什么十八歲就要接受太守陰德征辟,為什么上任伊始就在郡被搞出這么大 的動靜來。不管蔡邕信不信,反正要讓他知道自己這么著急改變郡北的局面是迫于無奈、情有可原。 蔡邕也終于回到了衛宣的話題問道:“河東真的到了糜爛的地步了嗎?” wap. /131/131191/31433698.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