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郭太等人來說也有好消息,那就是第三波也是最后一批從襄汾出發的人終于即將順利抵達安邑,雖然晚上也遭遇了衛宣派出的騎兵襲擾,因為有了前一晚的經驗教育,七千多人是集中在一起行動的,晚上扎營的時候還特意將糧草、輜重放在了營地的中央,并且派出斥候在營地外巡邏警戒。最終付出了一百多人的性命將官兵趕跑了。 相對于前一晚損失五六千人,第二次只損失了一百多人對郭太等人來說簡直是天籟之音。 攻城如期進行,雖然護城河只填埋了不到其一百步,但攻城的云梯倒是趕制了不少。 正是的攻城是從中午開始的,郭太將攻城的隊伍分成了四隊,每一隊兩千人。看起來旗幟鮮明,少數人還穿戴了盔甲,更多的人身上有皮甲,顯然這些是賊兵挑選出來的精銳。 當四個方陣在安邑城外擺開的時候,衛宣和所有的郡兵一樣再次恢復了凝重,穿越以來衛宣雖然沒少帶著賓客殺人,在霍山剿匪更是手段全出,但如今守城完全不同,在野戰,打不過可以炮,守城一旦讓賊兵入城就是全城百姓遭殃,而且衛宣已經將承載衛家希望的騎兵隊伍派遣了出去,他已經沒有了退路。 太守陰德在衛宣再三派人催促下終于再次很不情愿地登上了城樓,當他看到城外的賊兵又多了七八千的時候,兩腿就沒有停止過顫抖,楊奉席卷襄汾、襄陵的消息他也知道了,看到他這個樣子,衛宣只能讓人搬來太師椅上讓他找了一個許多郡兵能夠看到的位置坐下,然后自己來到城墻上指揮郡兵準備迎接敵人的攻擊。 河東的郡兵本來有三千人,霍山剿匪損失了幾十人,抽調了騎兵一百多人,加上原本的空缺,真正報到的不過兩千四百多人,衛宣將其中許多頭發花白的老者挑選出來,也不敢在這時候直接開除,而是讓他們留在城下負責伙食和民夫一起搬運物資。 真正可以使用的不過兩千人,加上安邑縣兵和衙役三百人被衛宣安排在其他三門看守城門。東門派遣去了一百人郡兵,剩下一千九百多人,加上城內各大家族派遣過來的壯丁勉強湊出三千人,衛宣將他們分成三隊每一隊八百人輪流在城墻上值守,剩余六百人作為預備隊。 賊兵第一個方陣很快就在護城河外完成集結,然后扛著云梯對城墻發起了沖鋒,衛宣冷冷地看著城外,扭頭對身旁的傳令官說道:“所有的弓箭手準備,聽號令,不準提前房間!” 衛宣表面上看起來真鎮靜無比,其實他比大部分郡兵都緊張,郡兵只需要聽命令行事,他卻需要準確及時地發布命令,并且根據城內外敵我雙方的形勢作出改變。好在現在攻城的賊兵也是新手。 首先是幾十名身穿盔甲的步兵扛著云梯往前沖,衛宣放過了他們,將目光盯著后面的大部隊,很快有幾百人沖過了護城河。 就是現在,衛宣拔出了腰間的寶劍高喊:“放箭!” 隊伍中的兩百弓箭手齊刷刷地放出了手中的弓箭,由于距離近加上賊兵密集,根本不徐用瞄準,衛宣探頭朝城墻外看去,至少有五六十人被射翻。 同時賊兵的云梯也有幾架已經成功地架到了城墻上。 “放箭!” “撓桿手準備!” “放箭!” “弓箭手退后,撓桿手上前,準備,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