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眾所周知,騎兵成規模地沖擊一般都是采用的錐形陣。大軍呈現一個三角的錐形,尖端越是尖銳便越容易刺穿敵軍。而采用這樣的陣法,顯然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下,鑿穿敵軍陣線,進而給予敵軍最大的殺傷。 而雁行陣,顧名思義,如飛行之大雁一般,呈現出不規則的半圓形,因為各自分擔風阻的緣故,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體力,一般多用在行軍途中,在對戰之中使用,則是在兵力充足,準備對敵軍形成迂回包抄時才會采用。 但此時斥候所部,不過區區百人,顯然既不是在平安的行軍途中,也不是準備要包圍秦軍。甚至趙軍留駐的斥候兵力還要明顯少于出城的秦軍,如此情形之下,采用雁形陣,無異于自取滅亡! 當然,斥候校尉并不是錯下了指令。 因為雁行陣除了行軍和包圍之外,還有最大的一個好處——在人數有限的情況下,控制住了醉的的攻擊面。趙軍別無選擇,他們不能讓秦軍分兵去追擊自己的袍澤,所以,雁形陣是最好的選擇——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秦軍短短一刻的停滯和盡可能多的傷亡。 沒有思考,沒有猶豫,斥候營的士兵很快將戰馬的眼睛蒙上,自發地按照首領的命令很快兩兩結成組合,隨即又一齊組成了雁形陣。 “斥候營,目標秦軍騎兵,出擊!”首領一馬當先邊沖邊喊道。 “殺!”其余斥候也紛紛拍馬跟上,魚貫而出! 只一瞬間,光狼城壁壘之前,趙軍主力之間的碰撞正式打響。 趙軍雖僅百十人,卻爆發出根本與之完全不相匹配的氣勢,剎那間,震耳欲聾的喊殺聲響徹在秦軍壁壘之前。 秦軍的騎將見此情形,卻也是絲毫不虛。盡管城中只有自己麾下這三千騎兵,但這也已經是自己眼前的這是斥候部隊的數倍了,更何況向自己殺來的僅僅只有區區百人,自己所有之戰兵幾乎十數倍于趙軍。 “殺!”秦軍騎將也不遑多讓地嘶吼道。 wap. /90/90029/19742156.html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