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襄趕到榆關的時候,已經是四天后了,他帶著騎兵和三千儺戲演員先行,中軍的其余步卒要與后軍交接防務,然后才會趕到榆關,押運第二批糧草輜重,在徒河縣與大軍匯合。 九萬正卒加五萬民兵,對后勤的壓力很大,他決定兩路運輸,陸路走遼西走廊,海運由云帆營沿海岸線北上,在錦西附近的菊花島建立中轉基地,存儲物資。 等大軍到達徒河縣,會在小凌河入海口建立水寨,接收糧草輜重。 云帆營已經成軍一年了,經過多次擴建,已經有大小船只五百余艘,其中十五丈海船百艘,每艘能載糧三百斛,十丈海船兩百艘,每艘載糧兩百斛,它們是運糧的主力。 其余小船按漢代的叫法,都是小艇,漢制兩百斛以下曰艇。 船隊滿載的話,一次可運糧七八萬石。 云帆營能有這個規模,甄逸出力不小,特別是十五丈大船,他一開始就送了劉襄五十艘,后來又通過他的門路,再次購買了五十艘。 可惜買不到戰船,長二十多丈,高十余丈的大樓船,劉襄饞得流口水。 也只能眼饞,根本得不到。 別說樓船,艨艟、斗艦也買不到,只能買到民船。 所以云帆營就是個運輸船隊,前幾個月買糧,他們多次去往青州、徐州,立下大功。劉襄按軍功賞賜,雖然沒晉升軍爵,但賞錢豐厚,軍中待遇大增,這次聽說要隨軍征戰,各個盼著再立新功,期望能得到軍爵賞賜。 劉襄到達榆關之前,一萬云帆營官兵就已經出發,他們載著建筑物資,帶著萬余民兵去菊花島開工建筑營地去了。 這一年對云帆營的建設,既可以說成功,也可以說失敗。 成功是因為船隊規模已經拉起來了,花大價錢在揚州買船,幽州最大的船隊就是云帆營,縱橫幽州近海,無人能敵。 可是,在幽州海面上稱王稱霸,總感覺檔次不夠。 失敗的地方是不會造大船,揚州的船匠雇傭了一千多,修船沒問題,輕舟也會造,但沒有大匠,沒有圖紙,他們造不了大船,更別說戰船。 這一步就卡在這里了,劉襄一點辦法都沒有。 水軍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攻略北方的時候,水軍就是錦上添花,可南方就不行了,沒有水軍就瘸了條腿。 總不能要打南方的時候現造船吧?造一艘大戰船,是以年為周期的,根本來不及。 拋開這個困擾的問題,劉襄帶著大軍走了八天才來到徒河縣。 蝗災已經肆虐遼東十多天了,到處都是灰突突的樣子,可能是被蝗蟲禍害得焦頭爛額,安平軍一直沒有遭遇攔截,順著去年遼東大軍修好的傍海大道,平平安安的走出了四百里遼西走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