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知道了。劉一峰,板栗是什么?” “一種食物,你老家哪的,沒聽過板栗?” “俺老家滄州的,的確沒見過板栗。” “難怪,板栗主要長在山區(qū),反正是好東西,你等著吃吧。” 明朝是不可能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種植板栗的情況的,所有的板栗幾乎都是野生的。靠山吃山,家鄉(xiāng)在山區(qū)的人對于板栗的存在習(xí)以為常,但像滄州這種華北平原,在那個年代板栗的確少見。 這讓這些大多數(shù)都是華北招募的船員們很是好奇,不停的打聽。 “行了,別問了,等著吃吧。李鴻基,帶幾個民夫過來,把這些木炭搬下去。” 日本這個陸地9成都是山地的國家,板栗不少見。 很快,晚上吃紅燒肉配板栗米飯的消息就在船員中傳開了。雖然海軍的待遇很好,頓頓有魚肉,但紅燒肉已經(jīng)屬于下館子級別的菜了,大部分船員都露出了樸素的笑容。 這也是劉一峰能在這艘船上獲得如今地位的第三個原因了:這小子做的飯菜真的太好吃了! 紅燒肉是宋朝的菜,蘇東坡發(fā)明的。但因為用料太多,古代廚師又普遍有門戶之見,烹飪手法沒流傳開,即便到了明朝紅燒肉也沒達到家常菜的水平。 清點完成后,劉一峰帶著冊子回到船艙,兩個師爺正你一杯我一口的就著一盤炒花生小酌。 酒是船長獎勵的,花生是劉一峰炒的,懶是兩師爺偷的,崗是船長查的。 “船長好。” 劉一峰也是走到船艙門口了才發(fā)現(xiàn)船長跟在自己身后,但船艙門已經(jīng)打開,里面兩個師爺在偷懶一事已經(jīng)無法掩蓋了,但他還是大聲的招呼到。 雖然對現(xiàn)況沒任何改變,但至少買個人情呀,讓兩個師爺知道自己盡力了。 兩個師爺手忙腳亂的收拾白酒和花生,但船長推開了劉一峰就走了進來。 “我給你們一瓶酒是讓你們忙完后喝的,不是讓你們現(xiàn)在就喝的!” 說完,他狠狠的瞪了劉一峰一眼,因為就是有了他,這兩個師爺才會偷懶。但話又說回來,也是有了劉一峰這次在港口的補給工作才能在天黑前結(jié)束。 這點他是有責(zé)任的。 他這艘南洋級寶船標(biāo)配應(yīng)該是4個師爺才對,但是愿意被雇傭跑東山州的師爺畢竟是少數(shù),大家都喜歡跑南洋。 畢竟南洋距離大明本土近,一年四季都能跑,而且比起去東山州要相對安全,定居的漢人也遠超東山州。這兩師爺都是欠債太多沒辦法才接受自己的雇傭的。 但本該4個人的活非要兩個人干,每次補給都不可能在港口待太久,所以每次停靠補給兩人都會累成狗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