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老弟,這可是制式軍品!” 劉一峰沒有說話微笑著,但內心卻在打鼓。在今天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手上那批火銃是制式軍品。但現在他什么都不能說,只能保持沉默讓對方去猜。 孫二爺見他沒回答,也不惱,比劃了幾下后把火銃還給了劉老板,說道:“馮老弟以后在東山州是準備長期做火銃生意?” 這話問的就有技術了。 第一層是作為東山州民間最有份量的人,對東山州多了一個做火銃生意的人必然的要去了解。如果劉一峰真的想在東山州吃這碗飯,怎么也要來孫二爺這拜個碼頭的,所以孫二爺該問。 第二層則是試探劉一峰是不是有長久的火銃進貨渠道,因為要做火銃生意就不可能只做一單的。 金礦事件后,東山州被開發的區域越來越多,大明和東山州本地土著的沖突也越來越多。以往根本聽不到有人討論棕皮野人的事,現在卻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了民間商行和探險者口中了。 火銃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生意在東山州有足夠的市場。 而劉一峰只要愿意拜碼頭,就說明他的確想長期做火銃生意,長期做就必然有長期的進貨渠道。 第三層也是試探,試探劉一峰在中原的背景到底是誰,又有多硬。 劉一峰如果有長期的火銃進貨渠道了,那么這個渠道就必須足夠硬,不然不能做到長期。而火銃在大明本土管理的還是比較嚴格的,長期給劉一峰供應火銃的存在不會太多,孫二爺完全可以委托自己在中原長期合作的徐州商會幫忙調查的。 孫二爺是有野心的,金山城建立后,他看到了東山州有可能和安南都護府那樣繁榮起來。那么他就想建立東山州商會了,商會會長自然是他。 要建立商會會和很多勢力明爭暗斗,一個在中原有長期供應火銃渠道勢力做支撐的劉一峰,是值得拉攏的。 可惜劉一峰的回答讓他很失望。 “不是的,這批火銃我們也是意外獲得,在中原和安南都護府不敢出手,所以才決定來東山州的。” 接著劉一峰主動把自己這批火銃的“來源”講了出來,就是李鴻基的故事。 只不過他成為了李鴻基急著出手火銃的買家之一。 “這事我有印象。”劉老板說道:“當時鬧得還挺大的,不過聽說火銃不是全部追回來了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