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轉(zhuǎn)眼,二月過去了大半。 刮過幾場黃風,天氣終于逐漸變暖。崖畔下的積雪只剩下星星點點,村頭溝邊柳樹也泛起嫩綠。 東拉河里,凝了整個冬天的冰層開始融化,形成規(guī)模不小的春訊。 三兩天時間,河面比平時寬了一倍有余。 滾滾蕩蕩,一片渾濁。 王滿銀在河畔井里取水時,悄然往河里放了幾百條魚,差不多上百斤重。 當然,他沒有傻到直接放大鯉魚,而是選擇比較常見的鯽魚、泥鰍、麥穗、青蝦等…… 暫時先來一波,看看效果再說。 如今空間水塘魚滿為患,一次放百斤雜魚,王滿銀自然不會心疼。 效果出奇的好! 第二天他上工時,就聽二隊有人談論此事。 昨天王秀剛家婆姨去河邊洗衣服,無意中在水里發(fā)現(xiàn)不少稀罕物。帶著好奇,對方用水盆捉了幾條回去。 村里不少閑人問詢趕來看熱鬧,倒立刻認出是河里生長的魚類。 具體什么魚,卻沒有人知道。 直到王壽長看過,才用無比確定的口氣說是鯽魚,屬于好東西,可以油炸或者燉著吃。 他解放前在縣城飯店幫過廚,也算見多識廣的能人,所說的話村民們自然信。 短短一天時間,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東拉河里發(fā)現(xiàn)了鯽魚。紛紛來到王秀剛家,圍著水桶看稀奇。 連蘭花也不例外,得到消息特意鎖上門跑到村里。 她在課本上見過魚類圖畫,真正的活魚還是第一次。 等王滿銀中午放工回家,蘭花難得談起……似乎看了什么了不得的東西。 至于那些得到消息的男知青們,更是連午飯都顧不上吃。 確認東拉河里真有魚類存在后,他們也不怕水溫低,紛紛挽起褲管,提著荊條筐下河尋摸。 雖然東拉河水面比往日寬了一倍多,但是大部分地方并不深,勉強漫過膝蓋。加上河水渾濁,大部分魚類不斷浮在水面呼吸,因此捉起來很容易。 成果相當不錯。 一個中午的功夫,知青們捉了七八條大板鯽,外帶十多條泥鰍和以及不少小雜魚。 為了捉到更多魚,幾人下午干脆集體請假。 等天快黑時,劉向陽等人才提著大半桶魚回村。 這下,整個罐子村都轟動了。 很多村民第一次知道,東拉河里有那么多魚類存在。 之前談論時已經(jīng)證實,不少人的確曾經(jīng)河里見過有魚游動。不過那些魚個頭一般很小,而且很少能見到。 因此,也沒有人想到捉了吃。 看到知青們這么大收獲,不少村民當然動了心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