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也是聽人說了才知道。” “唉,這兩小子,一開始的時候,我自己都分不清,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么點區(qū)別,看他們一天天皮的,耳朵欠揪的命!” 這話頓時將呂律給逗樂了。 屯里不少人在分辨這兩個小家伙的時候,都喜歡這么一招。 兩人喝了一會兒茶,閑聊一陣,張韶峰一拍大腿站了起來:“現(xiàn)在時間還早,走,我領伱去看看給你要來的地,給你指指,如果種上了最好,沒種上的話,你還得趕緊抓時間種上,春耕就這么一段時間,錯過了,到年底搞不好一場空,我們這地兒的鬼天氣,真不好說。” 張韶峰領頭,呂律跟在后邊,雙胞胎也緊緊跟了出來。 呂律一邊走著一邊逗弄兩孩子,教他們玩彈弓,很快出了屯子,到屯口,順著主路走了沒多遠,岔向下邊支路,一直到下邊河邊。 河岸兩側,平整的水田,映著陽光,金光閃爍,一直順著河溝往上下延伸。 忙得較早的人家,已經在開始插秧。 還有兩側的坡地上,不少人家趕著牛馬,還在來回種著苞米、大豆。 張韶峰一路領著呂律過了河,在田埂上走著,到了中間的一塊水田:“田就是這一塊,水田已經做出來,找人插秧就完事兒。今年天氣還行,開春以后,沒啥霜雪,應該不少人家都有剩余的秧苗,找人問問,得趕在五月末梢把秧苗插上。 頓了一下,張韶峰咧嘴一笑:“不用找,直接去找那老東西,他育出來的秧苗肯定是夠的,他留著也沒啥用。” 呂律在農場呆過,從排水開荒、撒秧苗到插秧,這些都是他干熟了的事情。 在農場早期,開墾出的水田,還主要依靠人工栽培,隨著農場發(fā)展,到了后來,逐漸從國外引進各種耕種機器,還有一些國內研創(chuàng)的機器,漸漸進入機械化。 呂律接觸過的機器也不少,給他一臺機器,他隨手就能擺弄。 可即使動用機器,在一塊塊地動輒就是幾十上百畝,看著都瘆人的地里也夠受。 種植、收割的時候還好說,就頭疼碰到澇災或是霜雪,那人就遭罪了,機器用不了,全靠人力整天在風雨里、泥溝里、霜雪里拼了命地折騰。 這里的水田,全是小河兩側的流水沖淤地帶,開墾出來,從河中引水灌溉,面積不小,但屯里的人也不少,一家家分下來,也不多。 呼朋喚友,或是左鄰右舍,相互幫忙插秧,辛苦,但也是件樂事。 隨后,張韶峰又領著呂律回到屯中大路,朝著上邊山坡爬去。 沒走多遠,碰到了陳秀清、陳秀玉和周翠芬三人從上邊帶著工具牽著馬下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