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各有盤算-《鎮疆軍》
第(1/3)頁
慕容雪聽李炳說了這話,心中立刻暗叫不好:太子殿下年輕氣盛,又急于針對治國理政有所建樹,因此很容易在“建功立業”這個話題上,被謝光勞劍華他們所蠱惑。
一旦李炳批準了豫州刺史的奏疏,恐怕連帝都方面都不好再橫加阻攔。畢竟,帝君李成武之前曾明詔天下,由東宮撫政監國,除了重大軍務之外,其他所有事情都基本交給太子裁奪了。
現在看來,所謂持重謀國那一套,在李炳這里并不好使。年輕人,膽子大,闖勁足,干什么都有一股子冒險精神,勞劍華也正是瞅準這一點,稍加慫恿鼓動,就遠比慕容雪的“謹慎行事”更容易讓李炳接受。
眼看著李炳逐漸被謝光勞劍華牽著走,無奈之下慕容雪只好臨時決定,改變策略。他心里清楚,倘若繼續在李炳面前喋喋不休的唱衰經,恐怕不僅不能說服年輕的太子,反而還會引起對方不快,將他徹底排斥出議事的圈子。
因此,慕容雪心念急轉,以退為進道:“殿下,勞大人剛才的那番分析,雖然略顯牽強,但微臣也可以理解他的初衷和苦心。假如真的能夠順利完成金河主道的治理,對朝廷和百姓而言,確實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不過,治河工程畢竟關系重大,豫州刺史的奏疏之中,僅僅是提請御準此議,而詳細的治河方略卻多有疏漏之處。譬如,工程的步驟進度、資金的籌集撥付、民夫徭役的調用安排等等,皆非一個地方州府所能統籌規劃的。因此臣以為,可否先詔令尚書省,安排工部和戶部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然后待呈送殿下斟酌定奪之后,再一并予以核準?!?
他這個建議,說的合情合理,即便謝光與勞劍華擔心節外生枝,一時之間卻也找不出什么過硬的理由來反駁。
李炳見眾人無話,點了點頭,同意道:“如此甚好。那就擬旨尚書省,責成他們根據豫州刺史的建議,謀劃具體所謂實施方略,限期一個月完成,報本宮審閱。你們如果有什么好想法,也可以一并寫進去,與帝都方面共同參詳?!?
眾大臣聞言,連忙紛紛拱手應道:“臣遵旨?!?
李炳高興的拍拍書案,長吁一口氣:“好啦,治理金河主道的事情先到此為止,接下來,咱們再談談長刀軍團吧?!?
一聽太子提起了長刀軍的事,謝光一系的人馬都不禁暗暗發愁。
此前,關于長刀軍大統領馮一韋的問題,帝都的態度非常明確,用意也非常明確。
朝廷之所以將此事呈報給李炳來決定,既是因為有必要遵照撫政監國的規矩辦事,請太子過問人事大權,同時,這也是在試探目前李炳與謝光之間的關系。
如果太子批準馮一韋晉升太尉,交出長刀軍團的兵權,不僅可以順利剪除謝光的黨羽勢力,也能夠確定李炳并未成為權臣謝光的傀儡。
相反,倘若東宮已經被謝光所左右,直接駁回了對馮一韋的新任命,那沒什么太大關系。到時候,只需要帝君李成武再專門發下一道敕令,同樣可以換掉馮一韋。
圣唐的官制體系,可以說非常嚴格。通常,從五品以上的官員任免,皆是經由尚書省的吏部提議,經門下省、中書省層層審核批復,最后呈送帝君御準,方可生效執行。最終的核準權力,一直牢牢的掌握在帝君手中。
因為現在東宮太子奉旨監國,代行天子令。所以,對于馮一韋的任命,從形式上講,需要李炳來拍板。
但是,朝廷官員的選任,還有另一個比較罕見的渠道,那就是由帝君直接簽發的敕令。在某些特殊的時候,圣唐帝君也可以不經過三省六部的舉薦批核,繞開朝廷的人事行政審批體系,直接對官員進行委任,而這種方式,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墨敕斜封”。
只不過,對于那些深受圣教思想影響的官員們來說,他們往往更希望走正正當當的途徑,獲得朝廷和同僚的認可,以維持自己的官聲和清譽,相反不太樂意接受帝君“墨敕斜封”的直接任命。
所謂“正封清正,斜封諂寵”。
但不管是正封還是斜封,不難看出,吏部這次所奏請的任命公文,即便李炳不同意,馮一韋的去留命運也都等于已經決定了。
針對這個棘手的問題,謝光與勞劍華經過反復商議,終于想出了一個應對辦法:東宮留中不發。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连市|
建湖县|
邓州市|
衡山县|
丰原市|
内黄县|
怀来县|
武宣县|
赫章县|
乌兰浩特市|
温宿县|
霞浦县|
寻乌县|
河南省|
余庆县|
云龙县|
文安县|
桐城市|
绥宁县|
马鞍山市|
和平县|
南召县|
巴彦淖尔市|
西平县|
濉溪县|
深州市|
襄樊市|
湘潭市|
铜鼓县|
临夏市|
祥云县|
青浦区|
财经|
革吉县|
连州市|
友谊县|
清涧县|
沙洋县|
罗平县|
余姚市|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