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生是,美夢與熱望, 夢里依稀,依稀有淚光。 何從何去,去覓我心中方向, 風仿佛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 書生拿出硬得離譜的饅頭。 咬了一口之后沒咬動,然后用腳踢了一下后,把鞋踢壞了。 這種夸張的感覺,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不過,搭配上這首古韻十足的歌曲,又有種別樣的辛酸。 整首歌在縹緲的感覺中,又像是在感嘆人生虛幻,美夢似幻似無。 “人間路,快樂少年郎, 路里崎嶇,崎嶇不見陽光, 泥塵里,快樂有幾多方向, 一絲絲夢幻般風雨, 路隨人茫茫, 絲絲夢幻般風雨, 路隨人茫?!? 這首歌并沒有流行歌曲常見的“主歌-副歌”,而是采用“一段時”最傳統的華國風曲式結構,用三段重復的旋律,演繹三段遞增的意境。 這種表達方式,還能有已經足以讓人拍手稱絕了。 而且這首歌還貼合了越語的九聲六調,與原曲旋律適配度堪稱完美。 再加上前面,書生遇到兵荒馬亂的場景。 這幅如夢似幻的古風畫卷,將觀眾的代入感提升到了頂點。 兵荒馬亂。 強盜橫行。 一個文弱窮書生,獨自一人要賬。 然后因為賬本淋濕,賬目看不清,被趕了出來。 這種劇情,看得觀眾心里無比的壓抑。 可是,又有一種幽默的表現方式,讓劇情顯得很歡快。 “老板,請問哪兒可以不花錢借宿一晚???” “不花錢借宿,去蘭若寺啦!” 在“蘭若寺”這三個字出現的時候,整片街都安靜下來。 這種幽默的方式,雖然不至于讓人捧腹大笑,但至少沖淡了那種壓抑的感覺。 …… “蘭若寺,應該就是最開始那個地方吧!” “我不敢看了,這個書生不會也被吸干吧?” “你傻嗎,這特么是主角,你見過哪部電影主角會死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