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延之《碗大面長》發(fā)布之后。 兩個小時時間,就沖上了電音新歌榜第一。 這種電音歌曲和電子音樂不同,在那種電音的基礎上填詞演唱,然后在聲音中加入了一種電音特效。 電音風格在國內(nèi)其實算小眾,不過海外挺多人玩兒的。 林延之這首歌,足夠接地氣,又足夠洗腦,還挺有節(jié)奏。 約瑟斯的曲還是挺能打的,不過歌詞嘛……就讓內(nèi)娛的聽眾覺得太淺顯直白了。 “這個碗很大,面條卻裝不下, 你看這根面條,他長得太長……” 不得不說,老外的重心一直在編曲上,而內(nèi)娛的重心大多在詞的內(nèi)涵還有文字情感的表達。 這也是因為,華國文字博大精深,有太多的內(nèi)涵可寫。 一個好的作詞人,能把華國文字玩出花。 華國人聽歌,同樣更加注重歌詞的表達,或許是因為古時的樂府詩集,詞等都是以唱的方式來表達,大家傳統(tǒng)就是從詞里面,去找情感的共鳴。 華國文字源遠流長,曾經(jīng)有博主做過測試,一個懂華語的外國人,和一個不懂華語的外國人,兩人聽同一首歌,完全是兩種狀態(tài)。 而華國文化在世界上也沒有得到多少有利的推廣,這也導致華語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高。 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也是官方一直在輸出的文化。 在現(xiàn)在的樂壇,大家也逐漸重視起旋律來。 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懂華語,那么就要讓旋律也能吸引那些外國人。 其實許多音樂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在面對不同語種的人時,可以驕傲的說道:“我國歌曲不止旋律悅耳,而且文采斐然。” 而不是追著向人家解釋歌詞的意思,來讓那些根本不懂華語的外國人,對華語音樂感興趣。 …… 其實,電音在內(nèi)娛,并沒有太多人關注。 但是依舊敵不過卡斯娛樂鋪天蓋地的宣傳。 再加上林延之那些粉絲的安利。 導致這首歌的熱度,竟然有種勢如破竹的趨勢。 “第一次聽電音,歌詞通俗易懂,曲子好聽,延之哥哥唱得也棒!” “不愧是海外的娛樂公司,這種音樂聽著就很嗨!” “哥哥加油,我已經(jīng)進入單曲循環(huán)中了!” “聽雨的電音歌曲呢,怎么還不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