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八月十五,夜,月兒圓。 “從水寨的布置來看,那劉雉兒確實有幾分斤兩,畢竟能靠著商船打敗南海海賊,本王也不會輕敵。” 普六茹阿摩看著遠處,輕笑道: “只不過再有能耐,也敵不過將士的差距,艦船的差距。” 有一將眼尖,道: “殿下,漢軍之中,似乎有部分船只呈鐵索連舟之勢。” “鐵索連舟?” 普六茹阿摩瞇著眼往遠處瞅: “漢軍之中可用水師,應當不足三萬之數,剩下多半為步卒。” “想補足兵馬數量上的差距,自然要用上連環船。” “如此,才能讓步卒在海上站定,不至于被波濤洶涌的海浪沖的七零八落。”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條好計,漢軍剛猛,如果我軍只是艦船相交,進行接舷戰,對方以連環船相應,倒也能掙扎一番,給我軍帶來不少傷亡。” 楊仲冒著風寒,登上甲板,提議道:“殿下不若嘗試火攻?” “那是自然.近來吹的,可都是北風!” 普六茹阿摩用下巴點了點對面的漢軍戰船,雙手環抱,微笑道: “劉雉兒不長記性,豈不聞曹侯鐵索連舟之敗!” “特意送上此等大禮,本王若不用火攻,豈不是被世人恥笑不通經史?” 昭烈帝當年逐鹿中原的最大對手曹孟德,最后墓志銘上寫的是“漢征西將軍曹侯”,由昭烈帝一統天下后,親手所刻,于是世人皆以曹侯相稱。 而曹侯最知名的一場大敗,便是赤壁一場大火,徹底斷絕了一統天下的可能。 東胡眾將聞言,也是哄堂大笑。 “還道那劉雉兒是昭烈帝,從一場大火,開始崛起宣告漢室復興有望,沒想到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徹底葬送了大漢!” 明知道吹的是北風,漢軍還鐵索連舟,是以為東胡人沒讀過史,不會放火嗎? 就算如此,軍中還有漢人將領,還有熟讀兵書的張淮陽,怎能不懂火計! 不過他們大都也能理解,畢竟漢軍已經黔驢技窮。 要是不用鐵索連舟,將步卒也投入到水戰之中,漢軍又憑什么能勝過東胡的近千艦船,與十萬訓練有素的水師呢? 普六茹望了眼張淮陽吊在后方的艦船,摸了摸下巴,道: “還是先遣人試探一番,也省的張將軍說本王貪功冒進。” 而后便有一艘艨艟,沖著漢軍的水寨而去。 海上刮的是北風,自北往南,艨艟扯起風帆,速度又快了不少。 海上的東胡將士見此一幕,都是心中一樂,你有你的連環計,我有我的大北風。 老天都在助著東胡,興許也是覺得這千年大漢,已經持續太久,合該改朝換代! 劉恪還在蓋海號上,此時吹的依然是北風,只能等待時機。 典褚立在一邊眼巴巴望著大海,默默護衛著。 水戰兇險,敗了就無處可逃,賈無忌寧愿待在大牢,簫元常還得負責后勤,岳少謙則需要防備張淮陽率兵從陸上進軍。 因而身邊有腦子,能商量的人,只有陳伏甲。 “陳卿,朕為了安撫朝中的世家重臣,已經放出風去,說是得勝歸來便會選妃。” “可你說這一仗,大漢能贏嗎?” 陳伏甲著實沒什么把握,而且皇帝問的是大漢,不是他自己: “以少敵多,無非水火之計,在海上只能借助風力,以火計抗拒東胡,只是如今這風不利于我軍。” “還有陛下提出的連環船,風險著實有些大。” 北風勁吹,根本沒有使火計以少敵多的可能。 而且皇帝還以鐵索連舟,將部分船只串聯了起來,以便讓步卒登船作戰。 這不是等著讓東胡人放一把大火,給全燒了嗎? 縱然能夠以護衛艦船阻攔東胡火船,可甘文禁麾下能夠不乘坐連環船的將士,不過三萬之數,與東胡水師相比,顯得捉襟見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