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哦,那崔素看清齊國官場腐敗不堪,于是便要掛印而去。誰知那田濟楷根本不打算放過他!田濟楷以世家之名,聯(lián)名了地方上的一些名士、儒生向齊君請愿,要彈劾那崔素!” “什么罪名?” “與大爺黨構(gòu)陷宮、余二人如出一轍。就是向鄉(xiāng)紳索賄,暴虐鄉(xiāng)里。田濟楷說葉連枝之所以會被判刑是因為崔素逼田濟楷給他送了三千兩銀子!那崔素的名聲沒幾天就讓田濟楷給弄臭了,齊國之人皆說崔素是貪官。那崔素一氣之下便跑到了漢國來了!” 劉永銘笑道:“他在齊國都無法辯解,來漢國他又如何能辯駁得開?父皇亦會覺得他是個貪官,怎么可能還給他官做!” 谷從秋說道:“六爺有所不知!剛剛臣說,此事天下就我一人知之,正在于此!” “哦?” 谷從秋接著說道:“當時我剛?cè)胧耍酝M士出身封在了洛陽府做推官!忽有一日,關(guān)外來了數(shù)萬人想要入關(guān)!黑壓壓的一片呀,朝廷便讓我去先行處置此事,親自安排相關(guān)安頓事宜!” “數(shù)萬人?哪來的這么多人?他把清河崔氏全族人口都帶來了?沒聽說呀?” 谷從秋解釋道:“不是!那數(shù)萬人是荊南國的事情!楚尊攻破荊南國后,從荊州逃出了數(shù)萬百姓,那些百姓先是去了南陽府。齊君不收,那些百姓就轉(zhuǎn)而要入關(guān)。” “這與那崔素有何關(guān)系?” “這數(shù)萬人里還夾著一千多號齊國人呢!” “哦?一千多號齊國細作?” “不是!是當時崔素治下的百姓!那些百姓知道了崔素要掛印出走,便將衙門給圍了,說是難得來了個好官,他要是走了,就真沒人管他們了!崔素見百姓如此盛情,只得將原委相告,并說自己要去投漢!最后,好一些百姓舍不得崔素,便隨著崔素一同來漢國了!好幾百戶,足有千余人呢!” 劉永銘皺著眉頭說道:“齊國官員攜老挈幼來投我漢國?此等事情我如何一點也沒有聽說!” 谷從秋笑道:“當時六爺您才幾歲呀,沒聽說也正常。況且,當時皇上也不想讓別人去說這事!” 劉永銘一聽也聽明白了,他說:“若是傳的太過,齊君的臉面必會掛不住,邊境之上難免又會鬧出什么不安來!” “是,就是這樣!我們不說,齊君因百姓出走也不想說。反正齊國百姓也已經(jīng)混在那些荊州人里面,難以分辨,事情也就掩過去了。最后就是你知我知,心照不宣了。” “安頓那些百姓不是應(yīng)該由知府來干么?” 谷從秋不好意思得說:“當時洛陽這一邊因沒得到朝廷上面的發(fā)話,都不敢輕動。是我上書了一份奏疏,請求皇上接納他們。而知府等人不接納還好,還百般刁難那些百姓,那數(shù)萬百姓差點就要造械攻城了!知府因辦事不利被消職了,于是就由臣來代權(quán)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