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星海內。 當長孫下潛到80米時,發現了星海的一個規律。 每當下潛10米時,星海周圍靈氣的濃度會有明顯的攀升,如此所造成的結果是周圍的靈氣會產生虹吸效應,猛烈的涌入體內。 長孫已經潛到了99米,此時的靈氣帶給長孫的壓力尚且能夠接受,內視長孫的體內,可以看到此時的火佛依然一副安詳的模樣絲毫不為所動。 當進入100米時,這次的虹吸遠高于之前的幾次,一瞬間靈氣的涌入,令火佛右手轉動的念珠出現了片刻的停滯。 相比于星海內的寧靜,星海外則顯得有些喧囂了。 “長孫現在潛入100米了,看著勢頭進入300米下的半深海區應該是沒問題。” “那可不一定,星海挑戰和天梯可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面,并沒有多少關聯性。天梯成績好只能證明長孫身體素質強,但并不能說明長孫真氣雄厚。” 周圍人都表示贊同,這是三項挑戰的常識。 “你說的確實沒錯,但你別忘了長孫昨天挑戰天梯時,最后階段從體內散發的氣焰,那可是真氣抵抗重力的表現。從這些表現來看,我猜測長孫星海成績應該也會在上乘。” 此言一出,大家又紛紛感覺言之有理。 “好了,來都來了,與其猜測,不如眼見為實。” 在眾人的議論聲中,長孫來到了200米,下潛的趨勢沒有減弱。 來到200米后,長孫漸漸摸到了些門道。 長孫將星海挑戰的內容歸納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靜態壓力,另一部分是動態壓力。 靜態壓力是指由于靈氣差而導致的,周圍靈氣時刻對長孫的經脈及丹田產生的壓力。這一部分的壓力對于長孫來說是其實早已適應,哪怕是每下潛1米的深度靈氣濃度都會發生變化,但產生的壓力其實是一個緩慢適應的過程。 動態壓力則是指每10米出現的虹吸,這一部分壓力往往變化很大,對長孫產生的沖擊也是巨大的。 對于長孫來說前者就像是溫水煮青蛙,適應了變化的節奏長孫應對也比較容易。而后者倒是總令長孫措手不及。 如此一來,長孫便開始思考應對后者的辦法。 最開始,長孫采取的方法是,硬碰硬。 長孫令丹田內的火佛手中凝聚起一把形似塵世的真氣刀,施展出疊浪來應對每一次虹吸。 當然長孫會這樣應對,也是想借這個機會來磨練術法,同時虹吸所引起的靈氣潮,讓長孫感覺有幾分疊浪的感覺,所以長孫便以疊浪應對。 最開始的虹吸威力不大,長孫以疊浪應對還有些意猶未盡,隨著不斷的深入,長孫疊浪的問題也漸漸暴露。 之前長孫就發現自己的疊浪進步緩慢,至今仍然只能形成十八刀,當然這其中有長孫掌握的術法增多,因此精力有所分散的原因。 還有一部分客觀原因是,對戰過程中,很少會有機會讓長孫疊浪持續疊加,客觀說十八刀在實戰中已經很多了。 但長孫發現還有一部分原因,疊浪后期自己真氣的輸出漸漸跟不上刀勢的疊加,這往往會導致疊浪的中斷。 之前長孫苦于沒有合適的陪練來磨礪疊浪,想要單獨訓練真氣輸出的問題,又發現沒有合適的修練方式。 而這次下星海,虹吸所產生的靈氣潮恰恰就是長孫一直尋找的合適修煉方式。 抱著這樣的想法,長孫一路下潛、一路試驗,效果卻差強人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