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書生到此-《劍來陳平安》


    第(1/3)頁

    陳平安好奇問道:“你真要連辦兩場夜游宴?”

    辦一場就差不多了,連細眉河水神高釀這么不缺錢的,上次在村塾那邊喝酒,都要酒后吐真言,今天一場夜游宴,然后休歇一天,當是喘口氣,等到大伙兒好不容易攢點錢了,后天就要再來一場,誰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真心遭不住啊。

    魏檗看了眼他。

    陳平安識趣說道:“當我沒問?!?

    魏檗說道:“我跟蒙嶸約了要去菖蒲河那邊喝酒?!?

    陳平安點點頭,“是得慶祝慶祝?!?

    魏檗又看了眼他。

    陳平安無奈道:“你就直說吧,到底要我做什么,是需要我去那邊做東,帶幾壇好酒過去,還是副陪幫忙打幾圈,給你擋擋酒,還是你們喝花酒,可勁兒造,只需要我最后露個面,幫你偷偷結賬?”

    魏檗說道:“有心就行。蒙嶸確實是想要跟你約酒,與你道謝幾句,我幫忙推掉了。”

    陳平安連忙拱手致謝。

    魏檗徑直離開。

    陳平安嘆息一聲。他娘的,跟林玉璞一個德行,這不馬上要當神君了,就脾氣見長。

    你咋個不去跟大先生牛氣哄哄呢。

    他們要去一趟位于千步廊科甲巷的兵部衙署,姜尚真原本想要攙扶著老尚書,不曾想老人出了宮城,就差沒有龍驤虎步了。

    陳平安打算送給兵部直轄的那座松雪講堂五百本兵書,反正是現成的摹本。

    因為之前來過京城,陳平安和小陌就施展了障眼法,姜尚真和謝狗,一首席一次席兩位落魄山供奉,就很隨意了。

    到了戒備森嚴的兵部衙署,老尚書領著他們穿廊過道,路上碰到不少兵部官吏,卻都沒有誰主動跟老尚書打招呼,好像皆是稍緩腳步,低頭而過。

    姜尚真感嘆道:“老尚書在自家衙門里邊,不是一般的積威深重啊?!?

    就像自己,每次登上神篆峰去參加祖師堂議事,也都沒誰敢跟自己打招呼。

    沈沉笑道:“沒什么官威不官威的,只是不興那低頭哈腰一套而已,不光是我們兵部,京城一切衙署諸司大小事務,都力求速戰速決,有事說事,沒事少扯淡。嗯,趙端瑾的禮部除外,繁文縟節,一板一眼,我偶爾去那邊串門,每走幾步就得跟不認識的人點個頭,脖子發酸,回來就得貼張狗皮膏藥?!?

    姜尚真自動忽略掉老人對禮部衙門的陰陽怪氣,笑道:“那當官有啥意思?!?

    禮部和翰林院,確實講究多,比如規定日光照在甬道第五塊磚的時候,官員就得到衙門點卯。

    散漫如吏部侍郎曹耕心,在大驪官場是極個別的特例,這個從龍泉窯務督造官升上來的上柱國曹氏世家子,因為經常點卯遲到,俸祿都不夠扣除的。

    沈沉說道:“到了衙門外邊,還是很風光的嘛,只說去菖蒲河喝酒,每次結賬,就打折打得很厲害。害得我都不敢常去,怕喝垮了酒樓?!?

    屋子很寬敞,相當于三間房間打通了,老尚書除了批閱公文,還可以在這邊召開小規模議事。

    靠墻壁一排書架,其余兩邊擱放到頂的立柜,都是書籍和卷宗檔案。滿眼皆書,形容一句卷帙浩瀚,不過分。

    老尚書難得在此待客,而且一個個都不穿朝服官袍,很快就有一位在尚書房當差的專屬文秘書郎,送上茶水。

    沈沉坐在一張包漿嚴重的老舊太師椅上,習慣性雙手拄著拐杖,下巴擱在手背上邊,笑呵呵道:“陳國師,趕早不如趕巧,我讓工部溫而,戶部沐言都過來一趟,讓他們與陳國師混個熟臉,再順便談點正事?”

    雖然是官位相當的同朝重臣,但是沈沉年紀大,又曾在各部輾轉,故而不少都是老尚書的“娘家”衙門,再加上沈沉的頭銜多,讓兩位尚書來兵部衙門一趟,不算什么,何況沈沉還是溫而的座師,在意遲巷那邊碰著了,溫而喊沈沉一聲先生,答不答應,都得看沈沉的心情好不好,哦不對,是當時耳朵靈不靈光,大驪官場,都知道沈老尚書的耳朵,自年輕時起,就時靈時不靈。

    陳平安笑道:“沒有這個必要?!?

    姜尚真先前在御書房看門,無聊至極,就研究屋內一眾山水神靈的穿戴細節,兩位尚書都穿著朝服,差異不多,比如腳上的靴子就不同,沈沉的朝靴,嶄新卻沾著泥土,趙端瑾的朝靴老舊卻清潔,姜尚真當時就很好奇沈沉的靴子怎么會有泥土。大驪京城有專門售賣朝靴的老字號店鋪,有本《履中備載》,廣為流傳。京城這邊的老百姓,尤其是祖祖輩輩住在意遲巷和篪兒街附近的,都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這就叫爺不爺,先看鞋。

    小陌正襟危坐。

    謝狗慵懶靠著椅子,把貂帽往下一拉,遮住臉龐,也不知道是睡覺還是養神。

    沈沉問道:“陳國師跟北俱蘆洲三郎廟熟不熟?”

    陳平安停頓片刻,想了想,搖頭道:“我確實去過幾次北俱蘆洲,但是濟瀆以北,幾乎就沒有怎么涉足,跟三郎廟自然不熟?!?

    姜尚真看了眼山主。

    陳平安笑道:“不過我有個劍仙朋友,他跟三郎廟關系還不錯?!?

    老人點頭說道:“刑部那邊打算為大驪各級供奉都弄點實惠好處,當然不是什么賄賂了,戶部那邊都已批準了,但是駁回了刑部的幾種提案,嫌他們刑部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亂花錢,最后弄了個折中的法子,按照戶部的意思,一種是長春宮的仙釀,反正不用戶部花錢,這種酒水,如今在寶瓶洲山上可是比神仙錢還硬氣,再準備購入一批價廉物美的三郎廟蒲團。結果兵部那邊,也聽說此事,就有了想法,反正都是花錢買,買多了,說不定還有折扣,就想著為大驪所有隨軍修士都置辦一張蒲團,只是如此一來,戶部開銷就大了,沐言只差沒有搬條凳子去刑部門口坐著罵街了。”

    陳平安點點頭,“三郎廟的蒲團,確實是好東西,都說一顆小暑錢能當兩顆用?!?

    當年第一次游歷北俱蘆洲,陳平安就對這種山上蒲團印象深刻,在骸骨灘那邊,因為一座鬼蜮谷陰氣外瀉的緣故,在那當地俗稱奈何關的小集市,即便是大日高照的正午時分,依舊涼意遍體。大小兩座天地接壤的邊境線上,披麻宗在那些陰氣濃郁且精粹的泉眼之上,建造了一長串的茅屋道場,每座茅屋之內,都會擺放三郎廟煉制的蒲團,幫助練氣士呼吸吐納,更快汲取天地靈氣。

    三郎廟是北俱蘆洲那邊最大的兵器鋪子,而且三郎廟的譜牒修士,與精通鑄造兵器一般著名的,就是他們不喜歡打架的同時,很能打,三郎廟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口頭禪,“別欺負老實人。”

    三郎廟鑄造的護身靈寶甲,與恨劍山仿造的劍仙本命飛劍,還有佛光寺的三色袈裟,大源王朝崇玄署云霄宮的鶴氅羽衣,都可算名動天下。

    浩然九洲,在煉物和兵器鍛造一道,除了中土神洲,就只有物產豐饒的流霞洲,能夠跟北俱蘆洲媲美。就像太徽劍宗的老宗主韓槐子,其中有一門成名劍術,就叫“大工斬玉”,這跟韓老宗主精通法陣、符箓、煉器等“雕琢”之術有關。

    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情,本洲劍修多,一般的練氣士,出門不得多穿幾件法袍、寶甲?能夠多扛幾劍,就是多條命。

    與此同時,純粹武夫也想要有幾件趁手兵器,方便跟練氣士練練手,習武練拳的,怎就不能跟上山修仙的過過招?

    你買了法袍、寶甲,我就挑幾件攻伐法寶,你買了攻伐法寶,我就入手更多的防御寶物和各種護身符,同時也偷偷搞點殺力不低的……

    最終就導致北俱蘆洲的山上山下,風氣特別淳樸,性格尤其直爽,沒點“待客之道”,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陳平安曾經交給劉景龍一百顆谷雨錢,幫忙購買盡可能多的恨劍山仿劍和三郎廟寶甲,若有盈余,再幫忙掌掌眼,買些閑散寶物,總之就是別替我省錢!

    言外之意,就是我們陳山主既要質量,也要數量。

    畢竟劉劍仙的面子,很值錢。

    最終劉景龍果然親自走了一趟三郎廟,幫著買下了一把恨劍山仿劍和兩副寶甲。

    有兩位著名煉師的落款。一般來說,靈寶甲上邊帶名字的,都是三郎廟祖師堂供奉的手筆,有價無市,溢價很多。

    后來被陳平安送給盧白象的兩位嫡傳弟子,姐弟倆,元寶元來,剛好人手一副寶甲。

    純粹武夫怎就不能披掛寶甲了,江湖險惡,防人之心不可無,護身之物必須有。

    后來聽白首說過,姓劉的在三郎廟那邊,又遇到了個紅顏知己,所以價格一事才那么好說話,換個人,吃屁呢。

    按輩分算,那位名義上管著三郎廟半數兵器鋪子的女修,是袁宣的姑奶奶,她與水經山仙子盧穗,彩雀府府主孫清,都是登榜北俱蘆洲十大仙子的美人,在劉景龍還是翩然峰峰主的時候,她們就對劉景龍心有所屬,反正在北俱蘆洲,都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歸功于一場場夜游宴,披云山寶鈔署和儀仗司里邊的庫房,寶物堆積成山,光是將它們錄檔的目錄冊子,就有一大摞。

    而且陳平安聽小米粒說過,魏山君家的這兩個衙門,占地可大了,擴建了不止一次。

    不計其數的賀禮當中,其中就有三郎廟秘制的蒲團,后來小陌跟山君府花錢買了一張蒲團,帶回落魄山,抽絲剝繭,將其拆解,

    得出的結論,是仿造不難,就是成本下不來,一來受限于幾種關鍵材料,寶瓶洲這邊并無替代之物,再者能否量產,成本差距很大。

    既然連小陌都這么說,這就意味著三郎廟的蒲團,幾乎是一種極致了。

    此外北俱蘆洲還有四個山頭,都有壓箱底的生意門路,比如老君巷的法袍,就曾經遠銷寶瓶洲和桐葉洲之外的六個洲。那會兒寶瓶洲實在太窮,桐葉洲則是因為過于閉塞。不過老君巷的法袍,早就都被瓊林宗壟斷了,傳聞那位老君巷的開山祖師,道號“雷同”的宋腴,在煉物一道堪稱天資卓絕,但是不擅經營,年輕那會兒眼界又高,不計成本,只想著打造出最好的山上法袍,結果混得饑寒交迫,后來是瓊林宗找上門,跟她談合作,從此發跡,老君巷的那種青鶴法袍,讓瓊林宗賺得流油。

    而她也終于煉制出自己心目中那種可以名垂青史的著名法袍,名為“瑩然袍”,就是價格極其昂貴,是北俱蘆洲劍修之外上五境練氣士的首選,可惜老君巷每甲子才能編制出一件。

    有點類似桐葉洲青虎宮的羽化丹,賣的不是神仙錢,是一份天大的人情。

    至于宋腴與瓊林宗合作,她到底是碰到了命里貴人,還是遇人不淑,在北俱蘆洲那邊,各執一端。

    后來老君巷又陸續推出了幾個“聚寶盆”,例如為一洲皇帝君主、皇室貴胄量身定做的大閱甲,中看不中用,但勝在確實不是一般的“中看”,云篆繁瑣,寶箓華美,名貴至極。

    玉璞境和地仙修士,下五境練氣士,等于都被老君巷一網打盡了,再加上各國皇室貴胄,排著隊當冤大頭。

    同時抓住這三種顧客,老君巷和瓊林宗,當然是財源滾滾來。

    老人突然一拍椅把手,“差點忘了姜老宗主,其實才是最熟悉北俱蘆洲的人!”

    謝狗扯起貂帽,看了眼周首席,她當時得到白澤的許可,跑來這邊找小陌,謝狗一開始就是在北俱蘆洲那邊現身,所以關于周首席在那邊的口碑事跡,比較清楚。這都過去那么多年了,每每提及姜尚真,那邊的練氣士還是咬牙切齒,人人得而誅之的架勢,姜尚真當年在北俱蘆洲造了多大的孽啊。

    姜尚真臉皮還是厚,笑道:“跟北俱蘆洲買東西,只管報我的名號,但那邊是打對折,還是十五折,我就不作保證了。”

    估計那邊一聽說有姜尚真參與買賣,十個門派有九個,都會跟大驪朝廷撂下一句,只要把姜賊的第三條腿打斷,不收錢,白送!

    就像那座三郎廟,姜尚真確實很熟,熟得只要在那邊冒頭,就會好好款待當年差點成為上門女婿的姜尚真了。

    使用化名什么的,本來沒什么,問題在于姜尚真當年是同時跟兩位袁氏嫡系女修勾搭上了,談婚論嫁,都想要跟他結為道侶。

    至于那座老君巷,姜尚真當然不會落下,去過幾次,單憑那邊有個女修宋腴,姜尚真就沒理由不多跑幾趟。

    不過雙方倒是沒什么故事,宋腴性格冷清,深居簡出,是個癡迷煉物的女子,看姜尚真就跟看死人沒兩樣。

    但是姜尚真看她,可就覺得……驚艷了。

    有些女子,光靠背影就可以殺人。

    擁有這類風情的女子,姜尚真這輩子只見過三人,除了宋腴,還有一個,如今就在落魄山上。

    但是姜尚真不敢動任何歪心思,兔子不吃窩邊草是一方面,何況對方可是自家落魄山的掌律!

    老人冷不丁問道:“傳說恨劍山擁有六件鎮門之寶,是六把被譽為下一等真跡的劍仙本命飛劍仿劍,其中被外界清楚名字的,暫時只有四把,分別是“尸坐”,“詩鬼”,“神龕”,“須彌山”。姜老宗主知不知道還有兩把仿劍叫什么?”

    姜尚真果然門兒清,無比熟稔一洲掌故秘聞,說道:“是‘通幽’和‘英雄?!!?

    姜尚真好奇問道:“老尚書問這個做什么?有山上朋友,手頭緊?但是這幾把仿劍,一般來說,光靠錢可買不著?!?

    恨劍山的買賣,歷來跟北俱蘆洲山下朝廷交集不多,主要還是門檻太高了,用姜尚真的話說,就是只殺肥豬,坑有錢人。

    比如姜尚真自己。

    當年差點,只差一點,就與一位相見投緣的姑娘,買到了那把別稱“溫柔鄉”的鎮山之寶。后來還是姜尚真難得良心發現,才臨時改變主意,不然早就將那把“英雄?!狈聞o收入囊中了,這把仿劍,可以溫養鬼將陰兵數萬,一旦練氣士祭出此物,最適合打群架。

    沈沉笑道:“多年前,崔國師本想在我們大驪境內,打造出一座官辦的劍道宗門,我剛好是經手此事的官員之一,可惜沒成。”

    其實按照崔瀺最早的設想,阮邛確實是那個劍道宗門的最佳宗主人選,一來阮邛本身就是寶瓶洲鑄劍師第一人,再者西邊大山中的那座龍脊山,那么一大片斬龍崖,可以作為劍道宗門的立身之本。至于開枝散葉所需的劍修胚子,那些常年四散于一洲山河的大驪粘桿供奉,他們可不是吃干飯的。再加上大驪地支修士,袁化境和宋續,就都是劍修出身,那么整個宗門的雛形和框架,就早早搭建起來。

    北俱蘆洲的恨劍山,會是這座劍宗的盟友。聽口氣,國師崔瀺是準備親手促成此事。

    風雷園不去動,但是正陽山肯定會淪為這座嶄新宗門的“下山”,此外在舊朱熒王朝境內,還會立起一座譜牒修士皆是劍修的第二座下山。一宗兩下山,互成掎角之勢,秘密打造出三座劍陣,最終以仿白玉京作為陣法中樞,聯手京城欽天監的望氣手段,大驪王朝憑此可攻可守,專門針對飛升境修士。

    至于后來有了阮邛擔任大驪首席供奉,在驪珠洞天舊址之上,創建了龍泉劍宗,就與崔瀺心目中的那座劍道宗門,相去甚遠。

    老尚書看了眼大驪新國師。

    若論自立門戶,白手起家。起于陋巷的陳平安,當然已經足夠出類拔萃了,但是要跟崔瀺比,好像還是差了點意思。

    只是這么一想,老人便立即覺得沒道理,

    陳平安問道:“墨家那邊?”

    沈沉說道:“前幾年就開始陸續撤離大驪了,墨家做事情很厚道,不但幫我們大驪培養出了一大撥山上匠人,還在工部那邊留下了一大堆圖紙?!?

    陳平安笑了笑,看來先前皇帝陛下說了句惠而不費的場面話。

    沈沉說道:“彩雀府法袍,未能入選文廟那份定制名單,比較遺憾。”

    陳平安點頭道:“遺憾自然是遺憾,其實不算太過意外?!?

    上次中土文廟議事,光是仙家渡船,就與各洲訂購了七種。其中就有大驪宋氏跟墨家合力打造的山岳渡船和劍舟。

    北俱蘆洲有將近二十種山上煉物入選,其中法袍只有三郎廟那種軟若絲帛的靈寶甲和老君巷的青鶴袍,前者為中五境練氣士配備,后者分發給下五境修士。

    其實彩雀府編織的法袍,在得到金翠城法袍的一門煉制秘術之后,品秩提升了一個大臺階,而且彩雀府甚至愿意不賺錢,也要為文廟打造兩千件起步的法袍,再加上文廟議事過程當中,大驪宋長鏡親自舉薦彩雀府法袍,可當時仍然只是被文廟列為候選名單,結果到最后還是未能“補缺”,落選了。

    文廟給出為何駁回的解釋,就是彩雀府法袍的成本太高,產量太小。

    只因為彩雀府是個小門派,被稱為“紡織娘”的譜牒女修就那么點,確實無法真正達到文廟要求的“量產”資格。

    得到這個說法后,整座彩雀府女修對此都很失落。

    但在陳平安看來,這何嘗不是文廟對彩雀府的一種呵護。

    否則一旦入選,文廟訂購至少兩千件法袍,彩雀府女修在幾十年內,就都不用修行了,只能是不分晝夜,忙著編織法袍。

    當然最先按照陳平安跟彩雀府掌律武峮的計劃,是一種作長遠計。用一種很辛苦且不賺錢,為此彩雀府換取一份千年基業。

    沈沉又問道:“聽說陳國師與劍修柳勖是朋友?”

    陳平安點點頭,“有私誼?!?

    騾馬河柳氏,是北俱蘆洲屈指可數的土財主,祖祖輩輩,都做著跑船趕海、跑山越嶺的生意,等于是一座北俱蘆洲最大的山上鏢局。錢,未必有瓊林宗那么多,但是要說山上口碑嘛,瓊林宗給騾馬河柳氏提鞋都不配。

    當代柳氏老家主,跟三郎廟袁氏老祖,是摯友。騾馬河柳氏家風淳厚,家族極有底蘊,卻始終沒有跟文廟開口討要一個宗門頭銜,典型的悶聲發大財,從不求名。但是上次文廟與各洲王朝、仙府征調跨洲渡船,騾馬河柳氏卻一口氣拿出了兩艘,一條屬于征用,必須給的,第二艘,卻是柳氏主動給的。

    關于這個家族,有兩件事,很值得說道說道。

    一次是俱蘆洲劍修聯袂遠游,跨洲“約架”,從皚皚洲那邊搶來一個“北”字。

    因為有許多境界不夠高的劍修,大海無垠,御劍跨海極其耗神,當時所有的山上渡船,就都是柳家拿出來的,包辦了那場遠游的所有開銷,

    趴地峰的火龍真人,龍虎山天師府的外姓大天師,不是劍修,卻作為一洲劍修的帶頭人,當時老真人就坐在最前邊一艘渡船的船頭,經常擺一張酒桌,拉著柳氏家主“談笑風生”,一個喊窮,一個說其實我也沒啥錢。

    那趟跨洲,一旦問劍一洲,在皚皚洲那邊碰壁,騾馬河柳氏的全部渡船,就等于毀于一旦了,估計一艘都別想返回俱蘆洲。

    所以后來整個北俱蘆洲,尤其是劍修,都得承情,也都愿意承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景泰县| 普安县| 浦城县| 东港市| 隆尧县| 临潭县| 玉林市| 长汀县| 内江市| 大连市| 慈利县| 油尖旺区| 茂名市| 凌海市| 临颍县| 龙州县| 高陵县| 溧水县| 邓州市| 岳池县| 台湾省| 牙克石市| 沈丘县| 乳山市| 竹溪县| 长武县| 庐江县| 崇阳县| 建阳市| 星子县| 全州县| 平安县| 曲阳县| 颍上县| 冀州市| 敖汉旗| 米泉市| 大理市| 城口县| 凤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