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無意外的,得到了世家為主力的朝臣極力反對,穆安帝當朝否了太尉提議。 此路行不通,扶以問便退而求其次。他上奏,要求朝廷與地方共同修建鄉校,在十州各地方辦出學校來。 地方辦學,誠然也得仰仗當地官員配合,而那些地方官,大多與世家牽連。世家有的是把握,能將他這條路給堵住,故而,便也由了扶以問操作下去。 扶以問得了圣意,這才出發去十州,準備親自與當地州刺史們、郡守們協商此事。 同時,他還率先垂范,自備經費籌辦無入學門檻的私學來。 因而,“遠麓書院”便應運而生。 ** 地轉天旋,萬事開頭難。 建康城的世家望族之人不屑于來此教學,世家之外有真正學問的人又寥寥無幾,這新書院最匱缺的便是先生。 形勢所迫,扶家最有才學的三郎扶謙,便挺身而出,將遠麓書院主持了起來。 同時,扶以問還請來常瞿為師。 常瞿此人年過六旬,學識淵博,乃是來自西蜀舊地。 西蜀本為大梁失地,被大周強占數年,當年扶以問西征,為大梁收復了此地,且選拔賢能之士,鼓勵他們隨他從軍、從仕。這常瞿便是為數不多的,隨扶以問從西蜀到了荊州,而后又遷至建康城來的文人。 這下,教師、屋舍、學生皆有,萬事俱備,遠麓書院便開了學。 ** 遠麓書院將將興辦,并沒有幾位學生,統共加一起,兩只手就能數過來。 他們都來自白丁之家,幾人之間年歲差異巨大,小則四五歲,大則十好幾。但相通的,都是目不識丁,且對尚不了解的“學問”這件事,大多數有著濃濃的好奇心。 對他們鮮少接觸的,甚至見也沒見過的琴、詩、畫、棋等教具,更是饒有興趣。 這不,常瞿將將舉著一幅畫作出現,幾人便蜂擁而上,嘰嘰喳喳個不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