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果說楚離是501所能力最強者,他的能力可以讓地球的各種科技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 那么,楚軒就是對特異功能研究最全面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楚軒的建議也是非常重要的。 果然,楚軒很快就說道:“其實我建議國家方面,最好盡快投入三個方面的研究。 第一是人工智能領域,現在的人類雖然有各種大機械的輔助,但人工的弱點依舊是各種工程的弱點,這一點在人類還在地球上發展的時候并不明顯,但一旦人類進入了宇宙,人類的建設速度看起來就像是烏龜爬行一樣緩慢,所以用可靠的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是絕對有必要的。” 常偉思將這一條記錄下來,他并不去思考人工智能真正誕生之后,會不會搶占人類的生存崗位,又會不會像是電影里面那樣,出現反叛人類的情況。 這些優點和弊端,自然有更加專業領域的人去考慮。 “第二是腦科學方面的研究,現在的人類學習進步速度實在太慢了,一個科研領域的人才,至少要培養二十幾年,從五六歲上學,到三十多歲博士生畢業,這樣的人才,他研究的黃金年齡也就十多年,到五十歲基本很難再完全依靠自己的靈感出什么成果了。 所以,如果研究腦科學,能夠將一些死記硬背的知識直接記入人類的大腦之中,那將會節省大量的學習時間和成本,也能誕生更多的研究人才,能夠讓人類在科學發展方面進步更快。”楚軒這樣說道,實際上他說得還是保守了。 一般科研人員的黃金年齡,也就是在三十五六歲之前,超過四十歲,一個人的研究能力就開始持續下降。 一般四十多歲出研究成果的人才,基本都是依靠以前的經驗累積,三十五六歲有了靈感開始研究,四十多歲出了成果,再往后想要有什么突破,除非這個人天賦異稟,不然那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培養一個人才要花費二十幾年,但人才使用壽命只有十年都不到,這是制約人類科技水平發展的最大障礙。 楚軒接著說起第三個建議:“既然說起了腦科學和學習成本的問題,第三個自然就是長生工程了,人類自古以來都渴望長生。 在生命最開始誕生的時候,那時候的生命都是不會衰老的,但自然淘汰了這種生命,或者說這樣的生命沒辦法通過不斷的進化讓自己成為結構更加復雜的高級生命體。 所以現在地球上的高等生物,都擁有衰老的特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我們自己進化出來的‘超能力’。 但是到現在,人類已經獲得了高等級的智慧,人類發展科技的目的,就是為了影響外界和影響自生。 改造自然,我們獲得更好的房屋,獲得農田和果園,修建大壩,建造核電站,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改變自然。 而改變我們自己呢?曾經的人類,最古老的人類一旦生病了,那么就聽天由命,但是后來有人學會了通過藥草來治愈疾病,發展到后來,人們可以動手術,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細胞的研究。 這一切都是為了改造自己,當人類準備好進入太空的時候,當死亡和衰老這樣的‘超能力’成為約束人類本身潛力的力量后,改造自身,讓自己超越死亡,也是必要的一步。” 常偉思依舊將這些記錄下來,讓人類永生,這個話題他已經可以想象到,拿到會議上討論的時候會激起怎樣的波濤。 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最新網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