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劉使君好歹是個兗州刺史,對兗州境內(nèi)的兵馬有節(jié)制權(quán),但橋瑁卻以此為由,不聽劉使君的指揮,反倒趁夜反攻劉使君大營,被劉使君殺敗。” “唉—!” 言至于此,袁紹長長呼出一口氣:“至于伯業(yè)、孟卓二人,因為營地相近的原因,便立刻起兵前往偵察,想要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何事。” “可誰能想到,卻是劉使君與橋瑁火并,而且橋瑁竟然已經(jīng)身首異處,這二人想起他們此前與劉使君的過節(jié),出于自保,便想要誅殺劉使君。” 袁遺立刻一揖,趕忙頷首點頭:“沒錯,當(dāng)時袁某與孟卓兄可真是嚇壞了,在不明真相的提前下,便動了殺心。” “可事后卻得知,是橋瑁主動攻殺劉使君,袁某與孟卓兄懊悔不已,因此便求盟主,想要與劉使君和解。” “可誰能想到......” 嘆口氣,袁遺遺憾地?fù)u了搖頭:“劉使君居然連大營都沒回,便徑直返回了兗州,我二人誠惶誠恐,便想請盟主出面,勸勸劉使君。” “是啊!” 張邈跟著點了點頭:“但盟主卻說,這件事他出面勸解,有些不太合適,理當(dāng)找個劉使君信得過的人出面才行。” “子明啊!” 張邈深吸口氣,把手一拱,輕聲道:“你救了劉使君的命,因此我等便一直在等你回來,希望由你來當(dāng)這個中間人,化解雙方的矛盾。” “畢竟,討董還要繼續(xù),咱們不能因為這點小事,便將討董的隊伍散了,如此一來,咱們各個都是漢室的罪臣,不知子明,可愿意否?” “原來竟是這么回事。” 劉鑠饒有興致地點了點頭,深感袁紹的確花了些心思,把挑起禍端的責(zé)任,推到了死去的橋瑁身上,卻又將二人圍攻劉岱的責(zé)任,糊弄成被迫之舉。 果然! 惡人先告狀,顛倒黑白,很有一套。 不過正好,這樣的理由勉強說得過去,可以讓劉鑠從事件中摘出來:“既是為了討董之大義,鑠自然愿意。” 袁紹內(nèi)心狂喜,滿臉堆笑:“子明果然深明大義,既如此,本盟主便先行謝過了。” 劉鑠淡笑,搖頭擺手:“此乃鑠之本分,盟主何必言謝。”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