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二人坐在蒲團上,一邊等劉鑠過來,一邊低聲聊天: “官府若是有求于你,往往會放低姿態,劉郡守或許正是此意。” “以如今東郡的情況來看,的確有這種可能。” “不過,這倒是證明劉鑠解決東郡問題的誠意極大。” “如果憑此能壓我等一成的價格,都可以節省數萬錢,甚至數十萬錢。” “劉郡守這是在以小博大,這點投入又算得了什么。” “真沒想到,劉郡守年紀不大,但這心眼卻是不少,竟能謀劃至此。” “是啊,此人幸虧是為官,若是從商,不消數年,必積累萬貫家財。” “嗯,的確如此。” “令人敬佩吶。” “......” 正當前院各路商賈齊聚時。 內院書房中。 劉鑠站在東郡濮陽的沙盤前,手里捧著一卷書,正在仔細核對最后的細節,旋即將事先準備好的小城池模型,依次擺在各個點位上。 吱呀—! 書房門被推開,郭淮緩步走進,揖了一揖:“恩師,議政殿那邊傳過來消息,各路商賈已經到齊,目前正在議政殿等候恩師。” “這是名錄。” 郭淮雙手奉上簽到名冊,輕聲道:“一共有一百六十四家商賈,比學生此前統計的商賈,多出二十八家,不過那些都是小商賈,糧食占比不算太大。” 即便是郭淮本人,對于劉鑠的簽到制度,也不由地暗自敬佩,這可比自己花費大量人力去吊梢打探強多了,而且不會遺漏。 果然! 跟著恩師,能學到很多書卷上學不到的東西。 郭淮心中愈加篤定,自家恩師或許當真可以完美得解決此次危機,而且是以自己想象不到的方式。 因為,即便事已至此危難關頭,自家恩師的面上,依舊看不到半點愁容,反而始終面帶微笑,保持自信,彷佛成竹在胸。 劉鑠接過名冊,呼啦一聲展開,眼珠子上下一翻滾,不由哂笑:“真沒想到,居然有一百六十余家商賈,議政殿能坐得下嗎?食案、果脯可還夠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