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夜風微涼。 卷動了燭光,室內光影搖動。 徐晃伏在帥案上,朗目凝視著平鋪于案的策略,眸中閃爍著難以遮掩的駭然,他時而皺眉沉思,時而恍然大悟,時而又拍案叫絕。 “好一個罘(fú)罝(jū)陣!” 研習至精妙處時,即便是猛將徐晃,也不由地為之驚嘆。 實際上,罘罝陣即是太公三才之人陣,吳起之卦陣,三國諸葛亮之虎翼陣。 《左傳·桓公五年》中記載的“為魚麗之陳,先偏后伍,伍承彌縫”的魚麗陣,本質上也屬于罘罝陣。 《詩??小雅??魚麗》中有“魚麗于羀(liǔ)”的句子,羀指大口窄頸大腹的魚簍,此陣由于型似魚簍,故稱之為“罘罝”。 不過...... 若是尋常的罘罝陣,豈能引得精通兵法、布陣的徐晃稱贊。 沒錯。 荀彧遞上來的策略中,記錄、描繪的罘罝陣,不是尋常意義上的罘罝陣,而是經過改良后的罘罝陣。 原本的罘罝陣屬于進攻陣形,攻擊力強,防御偏弱,且是一種步兵環繞戰車,進行疏散配置的協同作戰陣法。 而策略書中的罘罝陣,則是結合了東郡的具體狀況,將戰車演變成了糧車,變成了一種偏防守型的陣法。 “罘罝前后橫,中央縱,張其四翼,利于相救;雁行延斜,惡其斷絕。” “妙哉!” 徐晃反復閱讀策略書上的文字解讀,在腦海中已經按照陣圖幻化出了戰況。 只要能有一支精兵,把南匈奴騎兵引來戰場,那么不論他從哪個方向進攻,一旦闖入了魚簍中,幾乎必然是一條死路。 如此精妙的陣法,會是王佐之才的荀彧布下的嗎? 徐晃捏著頜下一縷短髯,皺眉思忖,卻始終沒有答案。 雖然,大漢的文武不分家,即便是文人,也能披掛上陣,報效朝廷。 可荀彧這人,徐晃也算有一面之緣,至少在他的眼里,對方更擅長內政,不像是精通兵法到這般地步的人。 若是沒有在兵法上專研十年,亦或者有過十余年的指揮作戰經驗,根本不可能將罘罝陣演化到這般程度。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策略上記載的陣法,雖然形似罘罝陣,可實際上,儼然是一種新型陣法,專克騎兵的陣法。 “程銀!”徐晃招呼一聲。 “在。” “你可知文明縣的縣尉是何人?” “啊,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