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鑠是個雷厲風行的人。 當日晌午過后,他便帶著郭淮等人,一起進入了閉關狀態。 不過...... 他們可不是在東郡郡守府中閉關,而是選擇在一個相對封閉的莊園中閉關,從造紙所需的機械設備開始,再到各種工藝流程的解讀,劉鑠親歷親為,忙得不亦樂乎。 因為造紙是當前工作的絕密,因此喬福專門帶了一些忠誠的人,聽從劉鑠的調轉,按照需求打造各種設備。 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經驗豐富的工徒,而且劉鑠對他們有著活命大恩,因此只要是劉鑠的命令,他們加班加點地努力完成工作。 郭淮每日都要負責聯絡外界,準備各種各樣的物資,調動各類人員,甚至還要繼續搜索造紙的人才,填充到自己的隊伍當中。 ...... 雖然已經是隆冬時節,但劉鑠的這支精研造紙小隊,卻依舊干得如火如荼,甚至每日都要加班加點,生怕時間不足用。 前期主要是造紙設備的打造,劉鑠白晝與喬福等人溝通,傍晚還要抽空給造紙的匠人,講解自己的施工工藝,每一個細節都是掰開了、揉碎了,講解得十分詳盡。 即便張靈等人此前沒有接觸過造紙的核心工藝,但在劉鑠的悉心指導之下,很快也熟悉了造紙的相關工藝,甚至能夠造出紙張的核心原理。 僅僅只是數日的學習,便頂得上他們在造紙坊中數年的工作,甚至以前不了的東西,在聽完劉鑠的講解后,也變得清晰起來。 而劉鑠也在與他們的溝通交流之中,對于當前這個社會的造紙術,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某些細節也掌控得愈加精準。 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學習的過程。 從理論學習開始,再到實踐造紙,再從實踐造紙中總結失敗經驗,升華自己的造紙理論,最終繼續反饋指導實踐。 在這種閉環的實驗模式下,劉鑠等人的造紙經驗不斷細化、深化,此前沒有注意到的各種細節,也一點點暴露出來,將其紛紛攻克。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 眨眼間。 冬去春來,萬物復蘇。 冰封的河水逐漸化開,潺潺溪水嘩啦啦流響。 劉鑠端坐在書案前,雙眼緊盯著造紙過程中的每一個實驗數據,企圖尋找到最佳的漂白溫度控制辦法,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令造出來的紙張達到最佳效果。 畢竟,這個年代是沒有溫度計的,對于溫度的控制,沒辦法真正做到定量控溫,只能以一種模糊的時間、狀態去判斷,這對于經驗要求是非常高的。 而也正是因為無法定量控溫,才導致每一批造出來的紙張,品質參差不齊,難以維持在一個合格的標準區間。 雖然偶爾可以造出令劉鑠滿意的紙張,但沒有辦法大規模生產,由此產生的殘次品極多,便會導致造紙成本,大幅度增加。 “怎么辦?” “到底該怎么辦?” 劉鑠細眉緊促,在腦海中激烈的思考。 他幾乎已經把腦海中的各種辦法,全都想了個遍,卻始終沒有找到一種精確的可行定量措施: “該死!各種技術難題已經全部解決,難道就因為這一點,始終沒辦法批量生產合格的紙張嗎?” “恩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