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荀彧忙不迭欠身拱手,苦口婆心道:“主公,此事萬萬不可隨意施行,若是天下藏書全都集中在藏書閣,而且可以隨意借閱,只怕反而會得罪了世家豪族?!? “畢竟......” 荀彧一針見血道:“您一旦這樣做了,各大世家豪族中的藏書,怕是就不值錢了,這等于是變相地奪取了他們的財富?!? 程昱聞言,立刻跟著拱手附和道:“沒錯,文若所言甚是,各大世家豪族皆有本族家學,累世相傳,數十百年不墜?!? “比如汝南袁氏,家族世傳孟氏《易》,而弘農楊氏,則是世傳歐陽《尚書》,還有沛國的桓氏,同樣世傳歐陽《尚書》?!? “主公可以修建藏書閣,但對外借閱,怕是有些不太妥當,如此一來,相當于把各大世家的傳承全部公開,他們豈能答應?” 這些事情,劉鑠自然是清楚的,不過在他看來,各大世族的家學傳承,現在不過是個榮譽噱頭而已,早已經是名存實亡。 比如,袁氏家族習孟氏《易》,始自袁安祖父袁良,時在西漢后期,袁安年少時,傳承祖父袁良的家學。 自此以后,袁安之子袁京,袁京之子袁彭,袁彭之弟袁湯,均傳孟氏《易》之家學,以此而名譽天下。 可是,自從袁湯以后,比如袁湯之子袁成、袁逢、袁隗,及袁成之子袁紹,袁逢之子袁術等,均不再傳家學。 大漢朝的家學傳承興盛于西漢,而在東漢,尤其是在禮樂崩壞的東漢末,家學的傳承已經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的。 不過...... 話雖如此,但劉鑠依舊明白,程昱、荀彧既然能提到這一點,證明即便是已經名存實亡的家學傳承,至少在名義上,它是存在的。 這就相當于是漢室朝廷,雖然已經分崩離析,但至少在名義上,他們依舊是漢臣,子民依舊是漢民,只要名義上存在,就不能去破壞。 劉鑠的想法固然是極好的,但要動漢末各大世族的禁臠,單憑現在的他,還沒那個能力,畢竟他的力量太小,不足以跟世界抗衡。 “言之有理。” 劉鑠緩緩點了點頭,長出口氣:“既如此,藏書閣便暫且不修建了,但據說鄭老的府上,藏書過萬,將其變成紙版書送給他,想來沒有絲毫問題。” 畢竟,這是鄭玄自己的書,劉鑠只是把竹簡書全部給他升級成為紙版書,絕對不會動任何人的蛋糕,甚至還會引起別的世家豪族羨慕。 荀彧頓時愣怔:“主公若是如此,這份禮物著實有些太貴重了,您或許還不知道,當今世上的紙版書,全都是有價無市的?!? “沒錯。” 程昱極其肯定地點點頭:“一套紙版書在某印象中,曾經在濮陽城出現過,據說有人開出一百枚馬蹄金的價格,卻依舊沒能買走?!? “對于真正的讀書人而言,它不是商品,甚至不是物品,而是圣賢之言,是值得珍藏,可以傳世的珍寶?!? “任何一個家族,若是能拿出一本紙版書,都足以稱之為書香門第,跨入士族之序列,鄭老即便是泰山北斗,只怕府中也拿不出三本紙版書。” 言外之意...... 主公,你明白一萬本紙版書,是多么大的一份禮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