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豈管仲之謂乎?” 言至于此,劉鑠面上浮出一抹淡笑,攤開雙手,哂然道:“孔圣人竟以激刺的話語反襯對管子的褒揚。” “......” 金牌出身的劉鑠,此前便參加過國學方面的培訓,恰好便有對于管子的解讀,沒想到穿越后的他,竟然真的用上了這些知識。 他這么一開口,別說那些世家豪族,還有升斗小民,甚至是儒林界的蔡邕、馬日磾,以及泰山北斗鄭玄,都是聚精會神,聽得極其認真。 劉鑠親眼所見,坐在第二排的曹操聽得是如癡如醉,不時點頭稱贊,流露出贊嘆的神色,他甚至還提筆記錄,頗有種“上課認真聽講”的感覺。 “從治國理政的角度講,《管子》專列《心術》篇,論述‘心’于治國安邦之重要性,圣人處置事物是積極主動的,治國必先使‘心安’。 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 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 因此,安定民心乃是治理國家的頭等大事,國家的治理與百姓的安寧,根本都在于心,足見民心之重要。” “......” “如果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政令就行不通,人心則會渙散,進而有二心,禍亂則將發生,一旦激起民眾忿怒,則很難應對平息。” “......” “管子曰:修舊法,擇其善者,舉而嚴用之;慈于民,予無財,寬政役,敬百姓,則國富而民安矣。” “......” “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因此滿足百姓愿望,疏遠者自會親近;反之,親近者亦會叛離。” “......” 劉鑠對于《管子》的解讀,不僅僅只是從原文解讀,甚至還會結合生動的案例分析,把管子對于民心的治理,分析得是頭頭是道,更加契合了今日的主題。 起初,只有曹操在做筆記,暗自點頭稱贊,甚至于后來,連鮑信、應邵,甚至是馬日磾等人,也在提筆往竹簡上記錄。 他們可從來沒有聽過這般詳細的解讀,不僅鞭辟入里,而且通俗易懂,時常引得會場響起一片歡呼喝彩之聲。 頭排落座的鄭玄聽得更是津津有味,愈加欣賞劉鑠的才華,在劉鑠的講演中,他不僅聽到了儒家的學說,甚至還聽到了法家、道家、商家的內容。 這足以證明...... 劉鑠是個博學多才的人。 而且,此人對于學問的理解深度,絕對不輸當世任何一個鴻儒學者,某些知識點便是擅長古今文經的鄭玄,也不由地甘拜下風。 雖說劉鑠能夠為郭淮之師,僅僅只是以珠心算為例,但是現在,鄭玄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劉鑠的才華絕不止于算術,他所涉獵的知識點,簡直堪稱瀚海汪洋。 及止于此,劉鑠已經用的才華,征服了古今文經的集大成者,鄭玄內心最后一點顧忌,也在這一剎,徹底的煙消云散。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