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管寧一臉的不敢置信:“若當真如此,或許荒廢依舊的庠、序、學、校,當真可以在其手上,再度振興,而且傳承下去。” 鄭玄恩的一聲,點了點頭:“所以,他希望咱們派出學子,前往東郡、陳留的各個庠序,充當經師,先將這部分體系恢復。” “可以!” 管寧毫不猶豫地點點頭:“咱們足有上干名弟子,東郡、陳留才能有多少庠、序?別說將其填滿,便是多配兩個,亦有富裕。” 鄭玄倒是不擔心經師的問題:“此事易耳,不過他們一旦成為庠、序的經師,前來學習的時間便少了,這怕是與他們前往東郡的初衷不同。” “幼安。” 鄭玄捻須,試探性問道:“你說會有多少人,愿意前往庠、序,充當經師,每年領取微薄的五十石俸祿?” “這......” 管寧眉頭緊攢,頓時如霜打的茄子般蔫兒了:“才五十石俸祿嗎?” 鄭玄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其實,能有五十石俸祿,已經不少了。” 管寧頷首,他自然清楚經師在官府中的地位,往往全都是兼任,沒有俸祿。 不得不承認,劉鑠能夠在財政體系中,專門撥出一筆款項,給各地庠序的經師當俸祿,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至少證明了官府對教化的重視。 “這倒也是。” 管寧捏著頜下一縷胡須,思忖了片刻:“庠序乃是學校之根基,想要真正教化天下子民,必須要從孺子抓起。” “這一點,子明的想法是正確的,寧非常贊同。” “是以......” 管寧終究還是肯定地點點頭:“不論如何,咱們必須要滿足庠序經師的配備,若是沒有人愿意去,咱們倆要親自下點功夫了。” 鄭玄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根據章程中的內容,東郡共計有二十四個縣,七十三個鄉,不少于三百個村落。” “初步估算,需要配備至少三百余個經師,最好是兼通算經者,若是一人既傳授經學,又傳授算經,則按照每年八十石的俸祿標準發放。” 管寧捻須言道:“咱們康成書院歷來是經學、算經、律令等并重,各個弟子皆能滿足,如此一來,只需要三百余弟子即可。” “幼安。” “在。” “這件事便交給你來負責。” “啊?我......” “恩。” 鄭玄肯定地點點頭:“自然是你,你平素比較和善,而我相對嚴厲,你不負責,難道讓我來負責嗎?” 管寧略顯無奈地嘆口氣:“好吧,我會盡量安排好此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