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與巴蘭德洽談幾日后,德國允諾派來更多的技術人員協助工廠升級,加快對東北鐵路的建設,并提供一筆低息貸款。 而北洋則需要幫助德國說服朝鮮政府接受條件,并保護德國的勘探隊勘探朝鮮礦藏,未來也要為德國的“合法”生意提供保障。 同時北洋控制區進一步的開放,允許德國企業來華投資,或者開辦工廠,并在稅收上有一些優惠,外加礦藏出口等零零散散的條件。 當然,作為在北洋控制區內商業擴張的交換以及出于維護兩國之間友好關系的考慮,德國政府答應限制德國傳教士的部分活動, 并且充分考慮民眾的意見,不再進行無限制的傳教活動,這雖然讓德國宗教人士極度不滿,但是德皇親自出面平息了壓力,德國企業和軍隊也出了大力氣。 這直接導致91年多起教案以西方有限退讓為最終處理結局,這是因為德國人從中作梗,罕見的支持清國,認為英法等國的傳教士也要承擔責任, 并先自己砍了自己一刀,支持清政府將幾名德國傳教士趕出了清國。 這讓西方在清國的列強一致原則出現了極大的裂痕,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團結更是雪上加霜,嗅覺敏銳的英國人馬上意識到這其中有貓膩。 但是因為日本的原因,北洋和德國兩方對朝鮮的相關交易嚴格保密,英國搞不到什么有用的情報,所以他們決定直接找李鴻章。 “啟文啊,這一下子,我們可能要得罪英國了。” 李鴻章在得知赫德要來后,第一時間找來了王啟文商量對此,在不知不覺中,王啟文快要成為李鴻章最重要的幕僚了。 “稱不上得罪,事實上我對于德國肯介入朝鮮還是有些不可置信,最開始我是想已其他商業和礦藏上的利益爭取德國人的支持,朝鮮我不抱什么希望。 但現在看來,我之前確實有些低估了德皇對于海外殖民地的狂熱了。 不過英德的矛盾現在不算太大,德國人純屬是為了在遠東擴張,這也許會讓英國人不滿,但英國人的主要敵人是俄國。 那么他們可能樂見這種情況,將水攪渾后拉著一大幫人將俄國排擠出去,在俄國這個敵人敗退后,英國才會對付德國。 英國人是外交上的老手,他們玩這種手段已經幾百年了,所以我們要時刻掌握英國的頭號敵人是誰,那么我們就可以借著英國的外交政策創造出有利的局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