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是外交部的事情,我們是軍人,既然最高層沒有明確禁止我們不能退后到鴨綠江防線,那么我們就要選擇最有利于我們的作戰方式。 不過這也是最后的辦法,如果海軍能夠大勝,日軍的補給線能夠被破壞的足夠厲害,那么我們就會將戰線維持在平壤一線, 隨后在拉鋸戰中大量消耗日軍的彈藥,人員,糧食和藥品,隨后在他們最虛弱的時候予以痛擊。說到底,這還是依賴海軍的戰斗力。 在朝鮮這個鬼地方,需要陸海軍的完美配合,任何一方的失誤都會讓戰略局勢出現大的變動?!? 陸軍的作戰核心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沒有變過,不管制定了多少種方案,核心永遠都是補給線,誰在補給量上占據上風,誰就能獲取優勢。 而海軍在陸上補給線薄弱的時候是盾牌也是利劍,所以即便陸軍仍然很不滿意軍費的分配,想要更多的重炮和部隊,但最后依然捏著鼻子請求增加海軍的戰斗力。 這就有了北洋海軍將所有訓練艦全部轉入預備役或者退役的壯舉,而動力系統也能做充足的保養。 “也許我們應該再一次的召開陸海軍的聯合會議,對計劃再做修整,最好能夠勸說海軍放棄仁川的布雷行動,或者不要布太多的水雷, 這個港口如果能夠有效的利用起來,那么將對我們快速結束戰爭的計劃很有幫助?!? …………………… 陸海軍的戰略出現了一點點小的分歧,隨后陸軍要求再一次召開陸海軍聯合會議的消息就傳了出來,不過王啟文對此并沒有干涉。 按照他的話說,這是將軍們的問題,不需要旁人來插手,也拒絕讓李鴻章等其他人干擾將軍們的會議。 為了避免有些人管不住自己“指導”的心思,王啟文直接拉著李鴻章對軍工廠進行視察。 他們首站就是天津制造局,在戒備森嚴的工廠中,工人用各種機械加工著零件, 不少德國技師就在一旁指導著某些零件的加工,而這些零件最后由專門的車間組裝,在經過檢查后包裝起來,準備送往軍隊倉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