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們戰前用各種借口從平壤往南修筑的防線以及有利的地形將極大的彌補舊軍戰斗力的問題。” 王啟文提出了一個新的計劃,而這個計劃實際上是根據海軍的戰果來定的,如果海軍在南浦沒有取得重創日本游擊艦隊的成績 那么這個計劃就實行不下去,因為要防備日軍破襲北洋陸軍的補給線,或者在牙山登陸的情況。 現在,既然補給線是安全的,日本主力也窩在朝鮮海峽不出來,那么海上控制實際上是有利于北洋的,可以不用向戰前計劃的那樣退守鴨綠江防線。 “我們會獲得戰爭的勝利,這一點的可能性已經大大增加了,但最終是否能擁抱勝利還是要取決于海軍的決戰,陸軍現在也有計劃向東線增兵, 但我們希望海軍能盡快與日本海軍進行決戰,避免在東線與日本進行大規模作戰,這樣將以更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方嘉宏的話沒有單純的站在陸軍的立場上,他看到了陸戰在這場戰爭中并沒有起到主要作用,由海軍取得優勢后,陸軍將不用在朝鮮兩線作戰。 陸軍現在已經過了考慮勝利和失敗的階段了,他們現在考慮的是如何贏得更漂亮。 “四個月,海軍出擊最少需要四個月,寧海號已經越過蘇伊士運河了,海軍希望等這一艘裝甲巡洋艦回國并且恢復后再進行決戰。 在此之前,你們還是需要考慮東線問題的,日本人在四個月內肯定會在東線發起一次登陸,這一場仗無法避免。” 王啟文明白方嘉宏的意思,陸軍現在的顧慮實際上很多,除了日本以外,俄羅斯也是一定要防備的。 自從中日宣戰以后,沙皇緊急往遠東調集了一萬人,并進一步的加快了西伯利亞鐵路線的修建。 北部巨大的防御壓力讓北洋陸軍至少有三個野戰師和兩個守備師留在國內,陸軍在海軍意外獲取優勢后越來越不想在朝鮮戰場與日本人消耗。 但這不可能,海軍也有自己的顧慮不可能完全滿足陸軍的要求,而海軍不尋求決戰日本的朝鮮計劃就不會放棄,東線無論如何會爆發登陸戰的。 “不過你們可以選擇調整朝鮮的兵力結構,從依克唐阿以及榮祿的部隊中挑選你們認為有戰斗力的部隊進行正常調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