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且比起對付大人,姜善還真的更善于對付“小孩子”。
至于為什么當然是人人知道的那個原因。
小孩子更邪惡,邪惡的不摻雜之,偏偏很多人以為小孩子是天真可愛的象征。
這不僅是一種愚蠢,更是一種傲慢。
黑暗中,姜善的眼神像貓咪一樣,閃爍著警惕與機敏,姜善現在做不到完全隱藏自己的腳步聲音,但是她可以盡量放到最低,實際上她在盡量拉開距離之后,就迅速一拐彎,閃身躲進了一個書架的后面。
影子人所利用的優勢,就是無法被看見,在這點上和張政說的那個電影透明人有異曲同工的碾壓優勢。
但是這個優勢,在姜善這里不存在。
只要她看得見這個小小影子人,那在這種你追我趕、你找我躲的游戲中,雙方的籌碼都是一樣的。
甚至,姜善可能還更專業一點。
孤兒院小孩最討厭誰?姜善。孤兒院小孩最害怕誰?姜善。
姜善耳麥的音量,調到了最大。
只需要聽著里面越來越清晰的聲音,就可以判斷影子有沒有在逐漸靠近她。
“每天,每天都有包不完的書,包不完、根本包不完……嗚嗚嗚!”
“我讓爸爸招員工,爸爸說沒錢……”
“我不能上學了,爸爸說,這里是圖書館,什么書都有,讓我留在這里,陪著他。”
姜善一直在思考人形影子(爸爸)落敗的原因,那么讓人震驚,還是說,這些影子,不能用人類的強弱來定義了。
姜善又想起那個松山病院小男孩。
那個第六病區的小男孩,至少在姜善看來,明顯是強過第四病區那個女病人的。
為什么呢?是因為小男孩的某種“執念”、比那個女病人要深?
類似于一種精神力量,因為小男孩執念更深,所以,他才會更加的強大?
姜善仿佛找到了解題的思路,心里亮了。
而這個“女兒”的怨念顯然很深,這些話語中幾乎每一句都在抱怨對父親的不滿。
現實中礙于身份很少有女兒能直接反抗父親,但是現在就不同了,一個怨念沖天的精神體,大可以瘋狂展開報復。
原來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