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陽光很暖。 校尉駕了馬車,帶著林鱗游一行四人,穿過里仁街,沿著三山街行至三山門,出了三山門,再沿著秦淮河北上,走不多時,見一片大湖,碧波蕩漾,喚作莫愁湖。 馬車在莫愁湖畔緩緩?fù)O铝耍主[游四人下了馬車,湖邊站了一人一馬在等候,馬是汗血寶馬,正甩著尾悠閑吃草;人也是一身紅,著燕閑雙袖襕蟒衣,頭戴金玉網(wǎng)巾,濃須長髯,腰間挎一長一短兩把刀,長者繡春,短曰壓衣,正是錦衣衛(wèi)千戶李春。 張賁和林鱗游率先走上前去,向李春行禮。 李春微微拱手還禮示意,指了湖邊停著的一艘湖船,笑道:“春江水暖鴨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時,天暖氣清,忽而興至,不知兩位可愿與我一同泛舟湖上,共享漁樵閑夢之樂?” 張賁也笑道:“千戶大人相請,是我與林總旗的福分哪!能陪千戶大人釣魚,獲侍垂綸,實乃三生有幸!” 林鱗游心道:這老東西,我倆都來了,還問愿不愿,你這不廢話嗎?大哥這馬屁倒拍得倒溜,成語也不管用得對不對,對方聽著舒坦就成了! 臉上卻也樂呵著:“是啊!沾百戶大人的官,不然我這小小總旗,何德何能,敢與千戶大人一塊釣魚呢!” 也好,釣魚嘛!后世的魏公公也喜歡,就當(dāng)演習(xí)排練了。 看李春聽了也極為受用的樣子,呵呵干笑兩聲,抬手道:“請!上船!” 張賁躬身:“李大人先請。” 等李春上了跳板,林鱗游趕緊揮手招呼越容林瓏兩人近前來,帶她倆跟著張賁后頭上了湖船。 那校尉殿后,收了跳板,坐在船尾,指揮了船工將船撐離岸邊,入了深水,船工放了長篙,與另一個船工一起奮力搖起櫓來。 湖船,初時流行于杭州西湖,早在宋代就頗有名,當(dāng)時大的湖船約長十余丈,可容納四五十人;小的也有四五丈,可容納二三十人。 李春這條船估摸著也有四丈左右。 明代的船只種類很多,而湖船制式比宋制稍小,不過裝飾更為華麗,檻牗敞豁,便于倚眺。 當(dāng)時著名的湖船有“水月樓”、“湖山浪跡”、“煙水浮居”等等。 坐這種湖船,顧名思義,最適合游湖。 林鱗游當(dāng)年在西湖倒也坐過船游過湖,不過坐的那應(yīng)該不能叫船,應(yīng)該叫小舟,遠不及現(xiàn)在坐的這般大,這般豪華。 小舟雖小,可不便宜,一小時一個人頭一百大洋,那還是幾年前的價,聽說現(xiàn)在漲到一百五十大洋了,不過船工的德行倒未變,跟趕著投胎似的,說是坐一小時,“嗖嗖”兩下子他就一圈繞回來了,除了看到兩只水鴨子幾顆螺螄,林鱗游愣是啥也沒看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