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然,再怎么堆肥也好,頂破天也就一畝地收成個三百多斤,還得天時地利人和。而且根本無法擴大規模。 王離很是興奮,畢竟這件東西再怎么說也是自己督促誕生,按道理來說他是有三分功勞的。 而且涉及農具,可能會引起始皇帝重視。 王離即刻派人去將剛剛實驗過的長曲轅犁封存起來,打起來報告。 這玩意按理是交給地方政府,然后地方郡縣進行核對,確定效果以后核定獎勵。 但誰讓王離是三代? 作為大秦唯一一個徹侯的親孫子,王離是可以直接上報朝廷的。 甚至于夸張一點,可以讓他爺爺親自去找始皇帝私底下說。 “我會上書報于陛下,放心,你的功勞我不會私吞。”王離顯得十分大方。 “不過陛下眼下正在大巡天下,如這般事情,只能等到陛下回轉咸陽以后再論功行賞。”王離解釋了一下。 始皇帝大巡天下并非就不理政務了,事實上,始皇帝大巡天下期間,會隨身帶一批心腹,蒙毅負責制定行程規劃,天下大小事,皆入始皇帝駕攆之中。 而咸陽留下的官員則負責處理日常事務應對。 不過像這種事情,咸陽這邊肯定不可能直接送給始皇帝,王離更不可能閑的沒事通過驛站給正在大巡天下的始皇帝傳信,雖然理論上來說他有這個能力。 這個時代連直轅犁在天下都不算普遍,貧農多用耒耜,故而曲轅犁的誕生還真不算甚么大事,普通百姓買不起大件啊…… 若是像明清時期,犁具普遍進入千家萬戶,這個時候能夠讓犁具的耕種效率提升三分之一,恐怕就真是震動朝廷的大事。 說白了還是小農家庭用不起價格高昂的犁具買不起耕牛,相應的導致了改進犁具受益的群體并不多,也就間接的導致功勞縮水。 說白了,功勞大小,全看上位者的眼光長遠與否。 小說里寫的什么掏出紅薯土豆直接封侯那是以現代人的角度來意淫的。 事實上紅薯就是明朝人陳振龍冒著生命危險從海外傳回中國,也沒見陳振龍封侯,甚至朝廷連像樣的表示都沒有,若不是當地饑荒欠收,陳振龍父子極力上書推廣紅薯,恐怕紅薯能不能普及開來都是問題。 趙泗做事情的出發點,更多是歷史意義,而非現實意義。 就封建社會而言,唯有鹽鐵可稱重器。 當然,事無絕對! 如果有王離這個身份足夠的中間人上書,那可就說不準了。 陳振龍如果能夠直接見到皇帝獻上紅薯,或許也是另一番情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