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至于完全純凈的食鹽,那壓根不用想了,在這個時代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過話說回來,這樣一來其實可以將食鹽分級。 譬如第一批通過日曬,沒有完全曬干前自然析出的第一批鹽結晶,就是質(zhì)量最高的。 越往后越次。 第一批析出的鹽結晶,完全可以當成奢侈品去賣嘛。 鹽是國之重器,但高質(zhì)量的鹽也是奢侈品。 譬如王離宴請趙泗所用的形鹽。 形如虎蹲,甚至還有工匠仔細雕琢,每一塊都可以說是價值不菲,擺在案幾之上顏值頗高。 按照常理來說,第一批自然析出的鹽結晶,應該是不含太多雜質(zhì),顏色應該是最為接近純白色的雪花鹽,而不是最后完全曬干后各種雜質(zhì)混合形成的青灰色。 “弄些大池子!” 想到就干,反正身在藍田大營,不可能缺少人口。 王離興致沖沖熱火朝天的派遣人手幫助趙泗開池子。 “還要篩子,越細越好!” 大規(guī)模量產(chǎn)和實驗肯定不同,所有想到的東西趙泗都提出來了。 光是池子都直接開出了六個十丈的方形池子。 關中雖然不是重要鹽產(chǎn)地,但是你早說這種人不能吃的鹵鹽礦,也不在少數(shù)。 王離又派遣人手去開鑿鹵鹽運回來…… 待池子開好,天色已經(jīng)黑了下來。 趙泗白天的時候看過天色,近些日子如無意外應該皆是晴朗。 曬鹽法得天氣好,不然下了雨可就壞大事。 至于煮鹽之法,早在戰(zhàn)國時期齊地就已經(jīng)盛行。 東臨大海的齊人很早就知道煮海成鹽的道理。 不過趙泗需要水分緩慢蒸發(fā)自然析出的結晶,而且曬鹽法也更加節(jié)省,無非是比較看天罷了。 “不過大規(guī)模制鹽恐怕不管是曬鹽法和煮鹽法都得齊頭并進,否則太靠天吃飯,至于煮鹽,蜂窩煤好像可以代替木柴木炭!”趙泗心中暗想。 古代對于煤炭利用率極低,偏偏古代對于煤炭開采不多,尤其是先秦時代,露天富礦更是不在少數(shù),制成蜂窩煤煮鹽遠比使用木柴木炭成本更低。 現(xiàn)代知識產(chǎn)生了微妙的聯(lián)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