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發明創作真不是一般人能搞的啊……”藍田大營之中,蹲在田埂之上的趙泗發出感慨。 “甚么意思?”黑瘦黑瘦的荊在一旁發問。 趙泗搖了搖頭,只是看著地頭已經發芽的各種各樣的農作物。 眼下天氣氣溫適宜,種下去十幾天,各種各樣的作物都已經發了芽。紅薯土豆玉米也長勢喜人。趙泗沒事就帶著船員來捉蟲除草。 “沒甚么意思,感慨一下!”趙泗搖頭失笑。 這幾天,軍匠們根據趙泗提供的圖紙弄出來不少小東西。 游標卡尺,銼子,鑿子,亂七八糟的小工具。 只不過像是趙泗緊緊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的,比如說紙張什么的,軍匠們也是毫無頭緒,前兩天還嘗試用干草編織呢,后面被趙泗及時叫停。 發明創造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沒有說明書的情況下,就是需要不斷的試錯不斷的積累知識不斷的實踐。 可惜趙泗自己也不是什么手工達人,沒辦法手搓各種各樣的發明。 “走!看看鹽池子去!”趙泗起身拍了拍荊的肩膀朝著鹽池子走去。 想要降低食鹽成本,必須以曬鹽法為主煮鹽法為輔。 古代燃料向來都不是什么便宜東西,尤其是用來煮鹽,效率更是低到令人發指,光是成本都足夠旁人心疼。 如今鹽池子已經夯土數遍,內壁涂過陶土以后火燒修補,如今光滑緊實,水分很難滲透進去。 前幾天下了一場小雨,鹽池子里蓄滿了水,如今已經被排干,鹽池子在太陽的暴曬之下又恢復了干燥。 趙泗跳進十丈見方的鹽池子里,蹦了兩下,感覺不錯。 六個鹽池子,前面五個基本上都是十丈見方,深有四尺。 最后一個鹽池子則是二十丈見方,一尺深。 得益于上一世沉迷于野外探險,趙泗的方向感和距離感很強,也有一手肉眼分辨天氣的本領。 雖說不至于十拿九穩比天氣預報都準,但也少有差錯。 抬頭望天,晴空萬里。 之前下了一場雨,云彩散了很多,剩下的云彩也飄遠了,藍田附近未來幾天應該是不會下什么大雨,日照豐富,可以進行曬鹽法作業。 “準備開工了!”趙泗拍了拍手,有士卒領命,去搬抬大塊大塊的鹵鹽。 這些開鑿挖來的鹵鹽都是在鹽池子開始挖掘的時候就已經做好準備的。 確保天氣良好,可以直接開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