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何以見得,秦強于六國? 趙泗略微沉吟。 “秦強于六國者五也,曰耕,曰戰,曰吏,曰法!曰君!” 趙泗沉吟片刻開口道:“七國,無一不知道耕乃國之重事!” “但我讀商君書,七國之中,唯秦以賞罰約束百姓,耕多得爵,耕少受罰,推廣耕牛犁具,便是耕牛照顧是否得當,體型是否健壯,都要于鄉里之間評鑒,以耕種多少考核官吏,一體上下,賞罰分明。” “七國,亦無一不知戰乃國之重事!我讀商君書,方知原來秦國并非首推軍功爵之國,魏國李悝主張“奪淫民之祿,以來四方之士,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方有魏國之霸業! 楚國吳起倡導,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滅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循功勞,視次第,故楚能霸天下。 齊國、燕國也都推行明爵祿、無功不當封。 各國先于秦推行軍功爵制度,各成一番霸業,最后卻都不能維持,反倒唯有秦國能一統天下,覆滅六國。” “耕戰六國皆以為重,唯秦一統,我認為,蓋因為秦強于君,強于吏,強于法!” “秦國罰重,六國罰輕,秦國賞輕,六國賞重。 可秦國罰重,庶民重臣一視同仁。不會多上一分!六國罰輕,貴族輕而庶民重。 秦國賞輕,庶民功勞亦不會少上半分,六國賞重,卻是貴族重而庶民輕。 秦以首論功,三日不能論功,當地縣吏就要受到責問,七日不能論功就要受到責罰,六國亦有軍功爵制,可殺敵以后,功勞或被侵吞,或遲遲不能發放。蓋因為秦國吏清法明,雖重罰輕賞,但黎庶亦分毫不少。” “而六國,并非無雄主,雄主在位,能臣輔佐,六國先后皆有霸業。 但雄主之后,亦有昏君,唯秦代代雄主,六國只求割據霸業,唯有秦君以求一統,故秦勝六國亦勝在君。”趙泗發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些日子讀書并非沒有收獲。趙泗對這個時代已經有了一點自己的認知。 秦國,邊陲之國也! 耕戰之重,也并非秦國最先。 秦朝先天條件并不是很好,六國很早之前就相繼提出過重耕重戰的軍功爵制度,并非是商鞅變法以后才出現。 六國也先后因為變法吃到過紅利,成就過一番霸業,秦國絕非先驅。 秦國玩的這一套,其實也是前人之惠,但為何唯有秦國并不是成就一番霸業,而是一統天下? 趙泗認為,問題就出在吏,法,君上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