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諸顯院士和武紅算是一個時期的生物學家,關系非常不錯。
他很快插了一嘴:“我看不如讓他去耶魯投奔小陸,做他的研究生,還怕沒有成果?”
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冷。
陸時羨也不知道怎么接話了,這不是他能夠參與的話題,于是干脆安心做個聽眾。
但幾位大佬說著說著,話題又回到了他這里。
徐志鴻非常欣慰地向他說道:“小陸,你那個植物天然免疫互作機制的成果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你在學術上的成長,比之前成熟太多了。”
“模型倒還好,但尤其那個平衡態的設想,非常有創造性,我相信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人受到你的啟發。”
能得到徐志鴻的這個評價,真的很難得。
徐院士本就是生命科學的巨擘,是依靠純粹植物學上成就獲得國家進步科學獎,從而獲評院士的。
再加上兩人的師生關系,他只會對陸時羨更加嚴格。
馬玉恒是會插科打諢的,一邊鼓掌一邊接著說道:“果然是嚴師出高徒啊,不過小陸現在都快出師了。”
“我說你還不如回來,趕緊把你那個理論完善一下,說不定今年的諾獎就輪到你了。"
“我跟你說,到時候你就牛了,我們這些老家伙說的話還沒你小子管用了。”
這幾句話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
只是眨眼幾年的功夫,陸時羨就從一個看著成長起來的學生,成長為一名水平高超的學術專家。
在學術成就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他們比陸時羨唯一多的只是年齡優勢帶來的經驗和資歷罷了。
武紅也終于順勢說起了這次接風最主要的目的。
“小陸,上次真的太感謝你了,促進了燕大和國際頂尖名校耶魯之間的交流學習。”
“通過這次交流,我們和沙洛維校長初步敲定了兩校優秀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以后耶魯在燕大的交流或留學名額會有大幅的提升。”
“我要替燕大謝謝你。”
陸時羨連忙回話:“不敢當不敢當。武院長,我也是從燕大走出去的,只是做了一點自己應該做的而已。”
聞言,武紅又接著說道:“既然如此,小陸我們燕大誠摯的邀請你能夠回來,你在燕大的待遇比在耶魯只會高不會低。”
“國內的杰青、優青還是青長等等基金,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為你去爭取。”
“你如果有別的要求,我們也會盡量滿足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