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事實上,學界與大眾之間對你的看法完全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度。” 陸時羨點頭,隨即問道:“然后呢?” “然后,托這次熱點事件的福,你現在已經進入了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名單上。” 此時,他倒真有些驚訝了。 “不會吧?我什么時候成為候選人了?我怎么不知道。” 羅斯曼拍拍他的肩膀:“你忘了?每一個諾貝爾獲得者都擁有推薦候選人的提名資格。” “早在今年初,我就在推薦函上填上了你的名字。" "現在看來,和我抱有同樣看法的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 不過,陸時羨并沒有太過激動。 諾貝爾化學獎和生理學或醫學獎每年最多可以選出三名獲獎者,不設年齡限制,但有一條規定就是無法頒發給已經去世的人。 所以每年獲得推薦的人員名單都有數千人,在評選年當年的二月,接收推薦函截止之后,評委會就會根據推薦人的推薦累計數對候選人進行篩選。 這個數量大概是250-350名。 也就是說,每年等著排隊的人數就是這個數字,里面不乏有多次出現在這個名單上的科學家。 算起來,陸時羨才剛剛進入這個排隊隊列之中,且名次非常靠后。 但對陸時羨來說,這也算一種極其難得的成就了。 因為他是去年發的論文,今年就進入了推薦名單,這說明他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圍內都引發了熱烈反響。 根據諾貝爾獎基金會條例規定,推薦、提名和評選均有嚴格的保密要求,推薦人和被提名的候選人,以及跟提名相關的任何信息有50年的保密期限,嚴禁在私下或者公開場合進行討論。 第一個推薦階段的要求一向沒這么嚴格,再加上羅斯曼和他關系不錯,所以可以隨便和他討論推薦名單的事情。 但至于后面的提名和評選過程,就不能隨便當作話題進行討論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陸時羨非常無奈地說道:“如果這次我能夠獲獎,或許卡爾維諾的棺材板都要蓋不住了。” “你太悲觀了。”聽到這里,羅斯曼笑著朝他擠了擠眼睛:“要知道,并非只有斯德哥爾摩才有諾貝爾獎。” 陸時羨對他的話一個字都不信。 雖然,很多人對諾獎評選機制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存在一定的偏向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