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曾經在那座準備生物競賽的大樓里,晚上依然燈火通明,那間曾經灰塵密布的生競指導室也經歷數次翻新升級,連帶著整座大樓都有受益。 走進以前練習實驗操作的實驗樓里,那些早已過時但仍看起來嶄新的實驗器材也消失了存在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與國際生物競賽接軌的比賽標準器具。 ...... 重回故地,陸時羨又將他曾經呆過的地方都走了一遍。 這里有很多關于他存在的痕跡,也有很多關于他的故事,值得細細回味。 關于一中,有些和他記憶中有了出入,有些仍然還是老樣子。 壞的不見蹤影,好的依然還在。 看到了這些變與不變,陸時羨的心中得到了慰藉。 盡管在這里待的時間并不長,甚至還不如在農中的時候。 但不管怎么說,金陵一中可以說是他學術之路的起點。 他在這里夯實了生物學知識體系的基礎。 他在這里寫出了第一篇學術論文。 他也在這里走上生物競賽之路。 看著金陵一中能夠在他的影響下越來越好,這是一件讓他感到高興的事情。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金陵一中會慢慢擁有和金陵附中競爭的底氣。 因為他來自這里。 時間來到星期一。 在學校的安排下,陸時羨作為學習之路上的代表,參與了本周的全校“旗幟下講話”。 陸時羨沒有講什么學習方法,只是結合個人和整體的角度,簡單詮釋了一下學習的目的。 這個只能算是開的小灶,隨后才輪到正式的講座活動。 上在次臨時舉辦的發言不算的情況下,因為在燕大的講座還沒開始。 這場講座算的上他從斯德哥爾摩取得諾獎后的第一次正式公開活動。 因此,這場活動對人的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 這一天,金陵一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無論是現場過來參與的嘉賓數量,還是各大新聞媒體報道的力度,都算突破了一中建校以來的歷史。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陸時羨開始了他聲情并茂的致辭。 “很高興受邀回到母校金陵一中進行這場活動。說是講座其實也不像,因為我今天想說的有點類似于感言,關于一中我有太多的話想要說出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