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碩和劉奕菲到樓下餐廳,將足夠四人吃的飯菜打包回來。 有他在,打包飯菜很簡單,將大部分想吃的東西都來一份就行了。 到了樓上,舒暢已經緩過來了,四人一起吃了飯,又聊了一會天,陳碩三人起身離開。 臨走前交代她今天不要洗澡了,等明天起來,藥效都吸收完再洗。 回到房間之后,陳碩拿出劇本和本子、文件夾、筆,準備繼續(xù)分析劇本、分析角色。 先是用文件夾將每一集給區(qū)分出來,第一集的內容放在一個文件夾里,再寫上標簽方便尋找,以此類推。 無論這一集的內容多寡,都這樣區(qū)分開來。 這樣不僅看的時候方便,拍的時候也方便,拍到哪一場的時候,就拿哪一集的出來看就行了。 不用看個臺詞還要抱著厚厚一沓,找半天。 之后從開始具體的分析劇本,從故事背景、梗概、中心事件、矛盾沖突等方面進行分析。 這一步既是幫他很好的理解劇本、了解人物,同樣也是理解劇本的創(chuàng)作宗旨。 同時他也會將人物節(jié)點的部分與人物關系,摘錄總結下來。 如段譽與鐘靈初見,瑯嬛福地之中初見石像一見傾心,練習北冥神功、凌波微步,遇木婉清,遇喬峰斗酒結拜等等。 而這些節(jié)點又劃分為幾個類型,推進主線的節(jié)點,推進感情線的節(jié)點,推進功力修為線的節(jié)點等等。 這些節(jié)點能夠很好的讓他掌握住每一場戲中人物的狀態(tài)。 不會因為戲份打亂而導致表演錯亂、顛倒前后的問題。 每個節(jié)點又通過不同顏色筆來區(qū)分,使他能夠在心中更完善、立體的去構筑一個人物。 這樣做完一遍之后,他便能夠對段譽這個人物有了立體的了解,同時也能夠感悟出當初編劇們的創(chuàng)作意圖。 當他帶著這些感悟與了解,再去細讀一遍劇本。 然后根據(jù)當前的人物狀態(tài),按照李德福當初教他的一般,將每一場戲的臺詞進行更為細致的劃分。 將其中不合理的地方找出,甚至是通過一些具體的事件與情感,再來反推整個人物的構架。 這就是一個正確的通過劇本理解自己所要表演人物的過程。 從舒暢那回來之后,劉奕菲在他這里吃著零食逗小虎玩了一會,見他認真的準備著劇本,也就不再打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