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盤纏? 老和尚終于反應過來了。 該死的蜀王,這是向他老和尚要錢呢? 可他已經裝的夠可憐了,連這破廟都沒有修,連佛祖的金身都沒有塑。 可蜀王是如何知道,自己很有錢的? 就算李淵和李世民都知道,自己就是一苦修,從來不和錢財打交道,這些錢都是別人送給他的香火錢。 可現在是給? 還是不給? 不給的話,這家伙已經將話說的很清楚了,他要學習他家親戚北周武帝滅佛。 李恪走到了小沙彌旁邊,給小沙彌塞了一把糖果,抱著小沙彌走到院子里,兩人笑著說話。 李恪對于佛教談不上什么好感,也沒有什么惡意。 只要在他接受的范圍內存在著,讓百姓有精神的寄托便可,但若是阻礙社會發展,他也會很樂意學學他家親戚。 佛教在漢朝時,自異域傳入中土,便在中原大地生根發芽,佛教勢力不斷擴張,崇佛者日多,逐漸興盛,信徒遍布天下。 至北魏時期,與儒、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可謂是發展迅速,就算是皇家也是例行事佛,而勛貴大員更是佛家的信徒。 到了武帝時期,整個北周佛門信徒,增長到兩百多萬,寺廟三萬余座,占到全國人口的十五分之一。 而寺廟信徒侵占農田,不勞而獲,還可以逃避稅收、服徭役等。 這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發展,中原王朝,主要依靠農業,尤其是北周,奉行的是府兵制,兵農合一。 人口都被寺廟弄走了,北周還怎么收稅,還怎么征兵? 這國家就沒得玩了。 最讓統治者痛恨的是,這些佛家信徒,手中握著大量的田地,家里還很有錢,但他們貪得無厭,災荒年間,給百姓放高利貸,更有亂臣賊子藏在僧侶中,圖謀造反。 北周武帝信道教,順帶著信奉一下佛教,而對于儒學卻是深信不疑,以儒學治國。 于是,一場重大的災難,降臨在佛家的頭上。 老禪師嘆了一口氣。 如今陛下雖然信奉道教,卻是以儒治國,但在大唐,佛教依舊是主流,統治者既能依靠佛教統治萬民,而佛教又不威脅到統治者的權威和利益。 這種狀態,才是佛教發展的最好狀態。 畢竟剛才他也說過,中庸才能活的更加長遠,可進可退。 “阿彌陀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既然蜀王缺錢,老衲這里正好有一點錢財,放在老衲這里也無用,你便拿去吧!” “那就多謝老禪師了。” 李恪放下小沙彌,跟著老禪師去了禪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