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蟲師沒有特別劇烈的情感表達,游戲里面甚至連一場像樣的戰斗也沒有,跟市面上的所有游戲都完全不同。 它更像是你去親自經歷,作為銀古,作為蟲師,走在這樣的蟲與人之間交互的世界當中,去探尋去發現去感受,關于這個世界上那些看起來神秘莫測,可是背后卻有著暖心的動人故事。 古川浩澤和雪竹純奈一有時間就沉浸在蟲師的世界當中,不斷探索著,每當完成了一個任務,在經歷過這些【npc】的故事之后,總是會被觸動。 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直接灌溉到你的心靈當中。 在玩蟲師之前,還從未有過這樣神奇的經歷。 每個故事都是那么的細膩動人,雖然蟲師看起來節奏挺慢的,也缺乏足夠的誘惑力: 比如說獎勵,游戲當中很多任務完成了也不會有什么好的獎勵,甚至連獎勵都沒有,目前為止古川浩澤拿到的惟一一個任務獎勵物品就是最開始完成【綠之座】之后獲得的酒盞。 除此之外,或許還有一些蟲離開之后剩下的殘余。 亦或是【光質衣】是母親為了孩子成長所編織的衣服,孩子長大了以后這件衣服就只會讓他變得更加的暴躁而已。 因為光質是不適合人類的。 所以銀古將它帶走了。 銀古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溫柔的老師,而且是游離在人類和蟲之外的。 一直都秉持著人和蟲應該要按照自己的軌跡生活的原則,所以蟲所產生之物往往會給人類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溫柔的銀古這個時候就會將【麻煩的】蟲之物給帶走。 所以雪竹純奈說銀古是一個溫柔的人,跟古川浩澤一樣。 蟲師當中的時間跨度是古川浩澤和雪竹純奈到目前為止所經歷得最長的。 甚至有些游戲任務需要的時間跨度長達10年之久。 不過呢,在游戲當中也能獲得時間加快的方式,比如說海境當中的迷霧,時間過得飛快幾乎是外面的10倍。 可是,當你從海境回來的時候,卻有一種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覺。 pokeni在游戲當中將時間這個概念植入得非常的明確: 人是有壽命的,有生老病死,也有悲歡離合。 原來那些你可能熟悉的,經歷過,幫助過的人物,他們也會根據時間變化,成長,最終也會因為壽命或者意外而死去。 比如說有一個釀酒的師父,你上一次去的時候,他可能還在邀請你一起喝他制作的有著濃郁口感的【假光酒】,但是,過了幾年之后再去造訪就會發現這位師父已經故去了。 只留下一個被叫做阿助的孩子來繼承他的遺志成為新的釀酒師。 綠之座當中,變成蟲的少女廉子不會因為時間而變老,而不會因為時間而死去。 可是她的孫子【五百藏森羅】卻是個普通的人類,會變老會死亡。 所以當古川浩澤和雪竹純奈回到最開始的起點,看到一個人獨自坐在墳前的廉子,在她抬起頭來跟你們打招呼,臉上的落寞稍許緩解的時候,都忍不住流下眼淚。 媽的…… 看起來非常平淡的故事,也沒有強行的煽情,卻讓你哭得停不下來。 可惡的古原椿湫!!! 這家伙也太會了吧? …… 果樂通對于《蟲師》的報道和分析,讓古原椿湫再一次站到了神壇: 【《蟲師》這個游戲,不僅僅是一個游戲而已。 它通過開放性的大世界,給了玩家們一種全新而真實的體驗。 在這個游戲當中,你能夠感受得到,這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和蟲共生的世界。 與其叫做《蟲師》不如叫做《人生之旅》 男主角銀古是一個蟲師,也是一個旅人,他永遠不會停下自己的腳步,從一個地方到另外一個地方,解決蟲所帶來的各種奇異的事件。 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參與者,見證人,在解決蟲所發生的奇異事件的同時,他也帶領著玩家們一起體驗了這些npc們各自的人生。 跟蟲有關的人生,背后的故事往往令人動容,有著觸動心靈的力量。 不是猛烈的垂淚彈,而是滋潤心田的甘露。 而最讓人感慨和感到神奇的地方在于—— 即使你離開了這個地方,過了很久之后再回來,你會發現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卻又發生了變化。 制作團隊們在設計之初就已經給世界當中的每個人物賦予了自己的人生。 哪怕沒有銀古的參與,他們也會過下去。 所以當你經歷滄桑回到原地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曾經熟悉的人們可能有些人已經不在了。 有些人還在,但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經歷了許多。 這樣的世界設定,人物設定,著實讓人感到驚艷。 就好像是我們所生活的真實的世界當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對于別人來說,都是生命當中的過客。 能夠通過別人的人生,獲得生活的感悟,或許這就是《蟲師》所帶給我們的,最大的不平凡。】 …… 對于蟲師,法米通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首先,《蟲師》是一部充滿東方氣韻與審美的作品。 它的背景設定在一個雜糅著江戶與昭和風貌的時代,畫面上充滿了山水畫般的美景,色彩上以淡雅的青綠為主調,營造出一種清新雋永的氛圍。 蟲師銀古的旅途中每個故事都是那么的富有深意,無論是喜悲,都是人心。 開發者用細膩雋永的畫風和簡單直白的敘述,展現了一個個關于愛、信念與決斷的故事,引人深思。 其次,《蟲師》是一部探索天人關系和人文關懷主題的作品。 蟲是一種神秘而危險的存在,它們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關,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命運。 銀古作為一名蟲師,是人類探索自然規律、改變人們生活與命運之努力的縮影。 他既是時代的超越者,又是時代的經受者。 他用相對明智的眼光去見證有限認知水平下蕓蕓眾生的生活百態,也用質樸心靈去體察不同生命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