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局為重-《亂世皇太子》
第(1/3)頁
這么天大的一件事,沈正奇自然不敢放這些鄉勇們回去。此事人證物證俱全,必須盡快上書皇太子,請皇太子定奪。
還好,此時的皇太子尚在湖廣,并未離開。沈正奇不敢怠慢,親自書寫奏疏,八百里加急送到了勛陽府朱慈烺手里。
鄖陽府為處置鄂、豫、陜三省流民而建,開設于明成化十二年,一直延續到民國建立而被廢止,歷時約四百三十年之久。治所一直在今湖北鄖陽,其轄境屬縣屢有變更。成化十二年轄鄖縣、上津、竹山、房縣、竹溪縣,鄖西縣、丹江口、白河縣、淅川縣、谷城縣曾一度歸屬,旋即劃出。
明朝中期以后,政治腐敗,皇帝昏庸、宦官專權、吏治敗壞,土地兼并劇烈,又時逢連年災害。
水災、旱災、蝗災等災害頻繁發生。種種惡劣的社會生存環境,造成明朝中期以后大批農民失田失業已到達無法維持生計的邊緣,成批成批的農民背井離鄉,四處逃亡,流民遍及全國。流民問題成為明朝中期以后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荊襄地區是當時最大的一個流民聚集區,破產的農民如潮水般地從四面八方涌進,流民人數驟增到一百五十多萬。
元朝至正年間這一帶就已有流民聚此,當時官府將這一帶作為封禁區,是不許百姓遷入的,但是直到元朝滅亡也莫能制。
明朝建國初,朱元璋延續元制,對荊襄地區仍實行封禁政策,曾派遣衛國公鄧愈率兵到房縣清剿,“空其地,禁流民不得入”。
明朝最大的封禁山區就是以今之十堰市為中心的荊襄地區。荊襄地區泛指湖廣、河南、四川三省結合地,大約西起終南山東端,東南到桐柏山、大別山,東北到伏牛山,南到荊山,這里山巒連綿,川回林深。
由于當時該地區人煙稀少,容易獲得墾地。同時這里的氣候介于南北方之間,比較溫和,雨水適中,既可以種水田,也可以種旱地。
這樣的自然環境,南北方人在生活上、勞作上都易適應,因此流民把這里當作理想的歸宿地。
勛陽府也為李自成提供了大量的兵員,李自成坐擁百萬部眾的時候,很多兵員都是從勛陽府征集過來的。
還好,隨著十二團營的南下。勛陽府為禍大明王朝的各種流寇集團,終于徹底的覆滅。此時的李自成已經大明的歷史上抹除,他對于明王朝已經沒有威脅了。此人已死,剩下的最大的障礙就是張獻忠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城县|
长宁县|
海丰县|
图们市|
虞城县|
苍山县|
通州市|
许昌县|
讷河市|
宣武区|
汉沽区|
金秀|
称多县|
徐闻县|
宜章县|
赣州市|
内丘县|
富源县|
龙里县|
新干县|
印江|
松潘县|
富裕县|
东至县|
夹江县|
阿巴嘎旗|
油尖旺区|
长岛县|
锡林郭勒盟|
彰化县|
依安县|
南昌市|
夏河县|
河西区|
油尖旺区|
唐山市|
舒兰市|
安陆市|
林周县|
图木舒克市|
云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