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消息的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崇禎皇帝做夢都沒想到,大明也有今天。 從他登基伊始起,似乎厄運一直與自己為伴,大明亡國之禍,其實真的不能都怪在崇禎皇帝頭上。 從木匠皇帝朱由校甚至于萬歷年間起,各地造反起義就已經(jīng)不斷了。到了崇禎這里,不過是最后的回光返照而已。 好歹大明到了崇禎手里,還苦苦掙扎了十七年。換成別的皇帝,也許幾年就完蛋了。 百官們一片歌功頌德,各地終于也沒有再出現(xiàn)大的流寇造反。主要是,糧食作物的推廣,使得百姓們不再吃不上飯。 其實百姓們的需求及其簡單,僅需要吃飽飯而已。就是這個極其簡單的要求,歷朝歷代的皇帝,并沒有幾個人真正做到。 大人物的豪邁,小人物的悲哀。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并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而天下的百姓就跟麋鹿一樣人畜無害,任人宰割。它們性情溫順,從不知反抗。 這些野心家的大人物,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挑起戰(zhàn)爭。最終,卻由這些苦難的百姓們埋單。 別的不說,光是中原流寇的肆虐,大明百姓人口就急劇下降了近三分之一。甚至于,有的地方千里無人煙。 造孽啊,這都是流寇們造下的孽。也是大明王朝腐敗的根源,惹氣的民怨沸騰。 朱慈烺在四川,川地回歸大明,許多事需要處理。如今的朱慈烺聲望空前,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的他,軍中大將云集,死忠無數(shù)。 等處理完畢四川事宜,他再決定回京不遲。回到京城,朱慈烺再進(jìn)行自己的下一步計劃。大明王朝還有許多事需要做,治貪官、收商稅、開海禁...等等這些,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 至于為什么朱慈烺還要在四川待一段時間,那是因為,四川有一處寶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