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每天都歡聲笑語的,果真有了世外桃源的幾分意思。 顧蘭想不出別的辦法,只好把注意力都投注在村子里,想著把村莊細節建設的更好。 柱兒梁兒每日要去私塾上學,邵老頭每日也要到私塾給孩子們上幾節“體育課”,主要教他們強身健體,學習使用弓箭,李二狗閉門造車,企圖弄懂數學,他數學造詣已經很高了,可依舊解決不了他腦子里那么多困惑。 整日這樣困在家中不是辦法,顧蘭想要的可不是一個數學書呆子,而是想要一個實干家。 只可惜李二狗沒有表現出任何開創的能力。 顧蘭也只好勸他去私塾里,給孩子們教授算術課。 村子里的私塾名叫“龍門學院”,一塊一人多高的石碑立在山腳下,上面刻著簡體書院名字。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書院現在總共有五個教書先生,只有李揚和李二狗是正式的,其他如同邵老頭都是兼職。 李揚負責開蒙,教授知識和禮節還有畫畫;李二狗教算數,邵老頭教練體、弓箭,里正老頭則負責給他們講外面世界的風俗人情,還有劉班主,他有時候也會來學院里,教孩子們演奏樂器。 整個私塾的孩子不過五十,村里四十多個孩子,外村來了三個孩子,原本顧蘭還以為外村會有許多人把孩子送來讀書,只能說她想的實在太簡單了。 在這個時代,孩子能走就算家里的一個勞動力,可以干些輕便的活,看更小的弟弟妹妹,讓他們來讀書,就意味著家里其他成員要干更多的活。 干活少了,人能夠吃的飯就少了,這可是關乎餓肚子的大事,沒有人敢不重視。 四十八個孩子,就像是小龍坎的希望,再過幾年,他們這些經受教育的孩子就會展現出完全的不同。 顧蘭就像是往地里埋下一顆種子,澆水等待著大樹發芽,終有一天能夠長成參天大樹。 顧蘭自己也沒有閑著,她閑來無事,把原本顧家留下來的土地收回來,自己開了一畝地,學習種田。 顧蘭前世并沒有種過田,應該說干過農活,也有一定的農業知識,可畢竟在城市生活這么久,一些東西早就忘完了。 她只能從頭學起,了解村里人的耕作方式,發現這時候的耕作工具也非常簡單,翻地除草只靠鋤頭,鋤頭把土地翻開,大塊的土塊還要靠人力捏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