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著四位娉婷裊娜之人,各有千秋之風采,如桃柳爭妍,各展妍姿艷質。 或含蓄,或委婉,或明艷,或內斂。 賈瓊不由想起那句出自華嚴經偈子,‘相由心生、命由心造,境隨心轉、福自我召’。 又想起洛神賦中的‘明眸善睞顧盼生輝’。 眉目傳情,方顯人之本性。 人之性情,可表于服飾,可表于言行,亦可表于面頰,然最顯露性情之處,在于眉目。 前世有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完全沒錯。 但這眼睛包含了眼與眉。 這幾女賈瓊也都見過幾次了,此前倒未覺得什么。 然現在四女立于一處,皆是容貌動人,可能皆起了女子間那一絲爭艷之意。 彼等自己或尚未察覺,但師兄弟三人,卻覺得眼前明亮。 李紈為主家之人,先一步前行。帶著其余三女與眾人行了個禮。 三師兄弟也自然一一回禮,此時也未到男女大防之時。 (古代中國女七男八,女七指七歲一輪,七歲開始發育,長身體,十四歲來月經,二十一歲妙齡,一直到四十九歲絕經。 男八是,八歲一輪,八歲長身體,十六歲首次精子充裕一直到六十四歲沒有精子。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人而異,或者提前或者延后1-2年,所以古代正常在14-16歲左右結婚。 正常男子15結婚16生或者16結婚17生。女子14結婚15生。男女大防提前兩年左右,雙方中一人未到都不用太在意。) 眾人剛剛見禮完畢,只見王熙鳳柳葉眉一挑,丹鳳眼眸微一張合,就向著賈瓊看來。脫口說道: “瓊兄弟,方才我們幾個姐妹,于閨中聊些私密。 她們盡說些針黹女紅,我雖會些然又不像她們那般精通; 若與我聊些銀錢賬簿,管家之道,我倒也能說個一二; 后那沈家妹妹言其弟與她說了些你作的詩,她頗為稱贊,說你最懂女兒家的心思。 雖然我亦認為那首詩,聽著舒服,但是又不懂。 后元春妹妹又說了你曾作過的那勞什子竹石,沈家妹妹與紈姐姐又說你氣節高堅; 元春妹妹又說你那沒有標題的什么太清垂憐無窮碧,綠卿低頭迎圣意。她們又說你憂國憂民,懂得為民思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