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同一時間里,另一個牛錄的韃子在拜音圖的示意下,拍馬向著遠處開始狂奔而去。 只是這些人僅僅是暫時離開,是去砍伐一點遠處的樹木回來后,制作出一些簡易的梯子,好在后續用來攀登土墻。 至于這樣一個攻打遂風墩過程,會不會耽誤他們掠劫的問題。 這些韃子們,一點都沒有如何的在意;在他們看來只要下定了決心,這樣的一個小土堡,絕對能一鼓而下…… 面對著韃子擺出來的架勢,胡彪深呼吸了一口氣之后。 作出了讓留在遂風墩的32個軍戶中的好漢們,其中的20人分別守衛著左右兩邊,一邊10人的規模,應對著那些韃子的羊攻。 只要這些人在酒桌上的吹噓,能有一半真實水平。 不!哪怕是三分之一的真實性,完全能頂住韃子的羊攻。 而正面的這一個主戰場,胡彪選擇自己帶著一眾網友們和孫星,還有剩下的12個軍漢頂上去。 并且將這些人,分為了兩個批次,等于是一撥人戰斗、另一撥人臨時待命。 其實胡彪也知道,他們總共才是三十幾個戰斗力,居然分為兩波人員輪流戰斗,在兵力上很有點單薄。 可是誰叫他根據龜茲城上的戰斗經歷,讓胡彪知道。 一個穿著重甲的士兵,往往戰斗上15分鐘的時間,就會因為體力上的巨大消耗,導致戰斗力大大降低,戰損快速出現。 換成了一眾網友們,怕是10分鐘后就沒體力了。 一臉菜色的軍戶中好漢們,情況想必也好不了多少,他們絕對沒有安西軍的老兵能打。 所以,必須要有著兩個批次不同的戰斗人員,經常地進行替換,讓他們多少可以喘一口氣才行。 至于像是龜茲城那樣,幾乎所有能動彈的兵力都一次性頂上去,僅僅是因為當時特殊情況而已。 若不是這樣做的話,當時他們怕是在吐蕃人的進攻之下,一次就被對手破城了。 他們現在完全就不用這樣的顧慮,韃子想要攻破遂風墩這種好事,先想辦法填平了壕溝再說吧。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先死一點人再說。 帶著這樣的一個想法,當看到眼前下馬、結陣完畢的韃子們,已經是在一聲怒吼中開始動起來的時候。 胡彪嘴里,也是吆喝了起來:“狼青、老蛇、歌者,進箭樓,at發射鐵蒺梨。” 所謂的箭樓,就是三個伸出了土墻之外,有著打濕軍大衣和棉被遮擋的木質平臺;聞言之后,狼青等三人踩著梯子連忙裝了進去。 at則是扳動了一架小型的投石機,將一大團鐵蒺梨拋射了出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