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另外,還有著6支火槍的擊錘,在扣動扳機、勐然撞擊了下去的時候,敲打出來的微弱火星,未能點燃火藥池中的引火藥。 也就是說,火槍啞火了唄。 原因的話,還是有些越發大了起來的毛毛雨,所造成的火藥、燧石受潮了。 原本經過了狼青的改良之后,大宋新軍的這一種褐貝絲火槍,可是遠遠超過約翰家龍蝦兵的那一種。 龍蝦兵使用的那一種1730年式褐貝絲火槍,據說正常情況下使用,開火的啞火率可是超過了20%。 大宋新軍這一款,可是只有5%而已。 但是在如今大家的全身上下,包括了槍身都有了一層薄薄水珠子的情況下,火槍的啞火率一下子就多了百分之十幾之多。 若僅僅是這樣,問題也不算太大。 無非是將擊錘搬回去,再開火一兩次就總能打響。 關鍵的問題是,匆匆扔出去了的七個手榴彈,其中有著兩個落地后,在地上‘吧嗒~’地彈跳了兩下后,就不冒煙了。 更不要說如同其他五個手榴彈一樣,就此地爆炸了開來。 總之,因為好些火槍的啞火,再加上了爆炸的手榴彈數量也是不夠,那一群三四十個金人騎兵只有著二十幾騎被放倒。 剩下了還有著十五六騎,雖然好些人已經受傷。 依然是在爆炸激蕩起來煙塵和泥沙中沖出來,一頭撞上了剛剛開完火槍后,都尚未來得及退下去的火槍手們。 特么!這些火槍手們,甚至都來不及裝上刺刀了。 主要是套在了槍管上的刺刀,重量上太重了一些;裝上后依然能夠開火,但是端起來之后晃動得厲害,很是影響射擊的精準。 又或者換上一個說法,原本這玩意的精準就不咋滴,一晃之后更差。 因此,就算一眾撤退不及的火槍手們,面對著撞過來的騎兵,都不顧火槍多次開火后,槍管已經很是有些發燙。 握住了槍管后,揮舞著堅硬的核桃木槍托,對著那些騎兵就是砸了過去。 可惜的是,他們這樣的一個反擊,在瘋狂沖過來的騎兵面前,依然是很有一些不夠看了起來。 瞬間之中,就算有著七八騎的金人騎士,在這一刻的撞擊中落馬了。 原本還算整齊的隊列,當場就被撞得一片稀爛;更多金人趁著這樣的一個機會,也是殺了上來。 就算這樣,風華會這個菜鳥依然沒有放棄。 右手提著剛剛填裝好的短銃,在嘴里大吼了起來:“有機會的都去左邊的方陣集結,沒機會的與我一起斷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