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針對返回了大唐、抵達了長安之后。 后續該如何的快速上位,以及如何的積蓄力量,從而達成他們殺回西域的計劃。 一眾老鳥們早在現代位面的休整期,其實就有了一個詳細的計劃被制定了出來;可有句老話說得好:計劃沒有變化快。 很快之后,他們就發現了一些與預計中,那是截然不同的情況…… ******* “賊他娘的孫隊正,每日朝食提供的麥飯、餅子,分量上可是越來越少了。 以往每日都是快到了申時,才會是肚子餓的厲害;現在才是未時出頭,腹中就是饑餓的緊了。 反倒是孫隊正這廝,卻是吃的越發肥碩,連腰帶也快系不上了吧? 最好再胖一些,等到吐蕃人殺了過來,讓這廝連跑都跑不掉~” 在緊了一緊腰間的褲腰帶,讓自己不至于這么饑餓的同時,高二牛用著隱蔽的眼神,看了一眼自家的伙長孫舞陽肥胖的身材。 同時,在嘴里用著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如從地罵出了一句來,根本就不敢讓對方聽見,從而引起了巨大的麻煩。 沒辦法!高二牛在大唐邊軍中,雖然是一個伙長,手下掌管著五十人。 但是誰叫人家孫隊正,不僅是他的頂頭上司,還是大震關守將吳都尉的小舅子,而吳都尉又有一個妹妹,是清河崔氏某一房子弟的得寵小妾。 雖然以上的親戚關系,稍微的繞了那么一些。 但是清河崔氏,這樣一種龐然大物對于高二牛,這一種連低級武官也是算不上的人員來說,根本是不能招惹的所在。 對方隨便地打一個招呼,就能輕易地弄死他。 所以說,就連嘴里罵上孫隊正一句,也只能是默默的進行。 罵完了之后,高二牛懶洋洋的倚靠在了大震關的城墻根,手里端著一支對比起了同袍們銹跡斑斑的長槍,還算是保養不錯的陌刀。 一邊看著眼前,根本就是空無一人的官道。 一邊等待著申時三刻之后,才會開始的一頓飯,也就是今天最后一頓飯的同時,心里想著一些心事。 具體上,就是還需要攢多久的錢,才能說上一門婆姨。 因為到了當前這樣一個年頭,昔日大唐用來威懾四方的府兵,早就是破敗了下去,所以他是一個募兵。 也就是由大唐朝廷招募,一年糧餉是粟米12石,布7匹。 另外戰袍、武器、戰馬、平日的吃喝,皆是由朝廷供應,算起來雖然不算太多,但也是足夠一個當家的漢子,用來養活一家人了。 可惜的是,高二牛如今已經二十有七。 靠著這樣一份軍餉不要說能養活一家人,實際上連媳婦也是娶不起的這貨,養活著自己都是費勁。 為什么?因為如今的大唐,早就不是五十幾年前的那一個大唐了。 雖然安祿山那個胡人的叛亂,最終也是被朝廷平息了下來,可是在巨大的消耗之下,大唐如今也像是一個虛弱的病人一般。 周圍有著吐蕃、回紇、南詔等,強大地異族地威脅。 內部這是由一眾宦官閹人掌權,不僅控制了最為精銳的神策軍,連當今皇帝的擁立也是由他們來決定。 各地的節度使,對地方有甚至獨立于朝廷的管理權。 所以說,那一份原本也不算少的軍餉經常被拖欠不說,每每發到了手里之后,連一半的數量也是沒有。 之所以這樣,首先是朝廷在發放的時候,就有一些不足。 另外在每一級上官的手里過手時,他們多多少少的都會分潤到一些,最終到了高二牛等手上的時候,就只剩下不到一半了。 原本高二牛,多少還是能從手下的五十個兄弟手上,弄到一些錢糧來補貼一下自己。 只是看到了這些兄弟們,平時那一個苦哈哈的模樣,如何也是下不了手。 而除了這些以外,上官們在戰袍、兵刃、日常的飯食,甚至是喂養戰馬的草料這些,都會被克扣掉一部分。 總之,這大唐如同一棵根子都在逐漸腐爛的大樹一樣。 不過算是樹上一棵樹葉的高二牛,心中雖然每每尋思著在阿翁嘴里常常說起過,昔日那樣強大無比的大唐為什么會這樣。 但是大多數的時間里,心中唯一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填飽肚子,多弄一些錢糧。 若是能從甘州、涼州、秦州等地來往的客商手里,弄到些許好處吃上一頓酒肉,那么就徹底地心滿意足。 這不!貌似機會來了…… PS:查了一天的資料,人都快傻了,寫得也是很慢,所以下一章要晚一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