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還是有對泗水城華裔,支付一共差不多等同于五百萬兩銀子的荷蘭盾,作為本次慘劇的撫恤和賠償金。 第三,因為荷藍國內的財政比較困難。 那一筆價值五百萬兩銀子的補償,其中的二百萬兩,將在未來一個月的時間里,向受難華裔和家屬們支付清楚。 剩下的三百萬兩,則是用后續東爪哇地區稅收中的75%,作為優先支付,一直到徹底賠完為止…… 在那四爺嘴里巴拉、巴拉中,說完了以上一大串的內容之后。 整個茶館中的人,都是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之中;主要是有點不敢相信,這個條約的內容,對于青人來說居然是如此優厚。 老天爺!自從道光二十年開始,第一次鴨片戰爭之后。 大青朝廷與這些洋鬼子們,可是不知道簽訂多少條約。 哪一次,不是又賠錢、又割地,基本上都沒有討到什么好處。 哪怕是八年之前與法人在an南,大青號稱是打贏了法人的那一仗;后來簽訂的那一份條約,還不是丟了an南這一個屬國。 像是這樣讓居然洋人們賠上一大筆錢、認錯的事情,又哪里聽說過。 偏偏這樣一份條約,又是在朝廷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玄戈營的這些叛逆手上簽訂下來的。 大青朝廷和玄戈營雙方之間,在這一次泗水危機中,各自表現優劣之處,還有可能導致的后果。 茶館的眾人之中,可以說只要是一個人就能看得清楚。 哪怕是一眾領著鐵桿莊稼的旗人,都不好意思為他們的朝廷分辨上幾句。 最終,還是那四爺連面湯都是喝了一個干凈,抓起了腰間一根代表著大青宗師身份的黃帶子,胡亂擦拭了一下滿是油水的嘴巴后。 帶著很是感慨的語氣,嘟囔著說了一句: “朝廷之中有奸臣誤國啊,這么一搞下來,大青在南洋數百萬華裔的民心,怕是一下子就徹底歸了玄戈營的那些逆賊了。 聽說這些南洋佬,一個個又是有錢的緊了,這次玄戈營怕是要發了大財。 還有致遠艦的鄧管帶,危機之下主動出手,多少挽救了一些我大青朝廷的臉面;不過朝廷奸臣當道,怕是落不下什么結果~” 也是這一個時候,那個讀書人站了起來,對那四爺等一行旗人大爺們,拱手行禮的同時在嘴里說到: “古人說得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那四爺這一番解釋可是讓我茅塞頓開,這里先行謝過了;只是還有一些瑣事,就告辭離開了。” 說罷之后,扔下了一小塊足夠付賬的碎銀子后,徑直就是大步離開了茶館。 只要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這位讀書人滿心都是心事…… 其實這一個滿臉心事的讀書人就是譚復生,已經在京師住了一段時間的他,根本不是什么剛剛從湘省來的秀才。 以他父親,當前可是鄂省巡撫的身份和關系。 那四爺嘴里所說的隱秘,他同樣是早就知道了。 甚至以他的見識,還從之前明碼通電里的內容,以及那一份《玄荷泗水善后條約》中,分析出了更多的內容來。 泗水城的慘劇,哪里是什么一切都是爪哇土人的暴亂。 那不過是荷藍人為了自己的名聲和面子,說出來一個好聽一些的說法而已;不過為了這樣一點,他們怕是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另外,條約中應該還有一些內容,目前是沒有被公布出來的。 只是具體上是什么,他現在也是無從得知。 而來到茶館中請那四爺等人吃飯,與其說是打聽消息;不如說想換一個角度,看看大青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此事危機中的表現為什么這么拙劣。 以及還有什么辦法,能讓大青一切好轉起來。 可惜的是,這些每日只知道吃喝玩樂的八旗大爺,除了一句‘朝廷中有奸臣’之外,沒有任何一點說法。 自然也說不上,為譚復生帶來什么靈感。 最終,在走出了茶館之后,他心中終于下定了一個決定: 去泗水城看看,去見見那些玄戈營的人;看能不能從這些朝廷叛逆的嘴里,找到一個真正的答案。 打定了主意之后,就是匆匆收拾了一下行李,在車馬行雇了一輛馬車,徑直向著津門而去。 因為從那里坐船去爪哇的泗水城,應該是最快、最方便的一種交通手段。 只是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這樣的一個臨時決定,會對自己的未來的人生造成多大的影響和改變。 而與譚復生一樣,帶著滿心迷茫的情緒,趕往了泗水城的人員,又何止他這么一個人。 不知道多少人與他一樣,正披星戴月趕往了那一座南洋的陌生城市…… PS:晚飯后,有事要出去一趟,所以先更一章,剩下的一章要晚一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