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地點:遼東、如今還是人跡不多的長白山周邊,某一個的山谷之中。
此刻人在羊城的板兒磚,還穿著絲綢單衣,動不動還要用著硝石做點冰棍、酸奶解暑的時候。
遼東地區這里,早就下過了好幾場大雪,溫度降到了哈氣成冰的程度。
可是對于人在遼東地區的玉米、羽漢楓、歌者的三人來說,隨著甜水溝子獨立騎兵旅的逐漸組建完成,戰斗力一天比一天強悍。
在他們的心中,卻是充滿了說不出的火熱。
話說!到了當前這一種各種現代火藥武器,已經大規模裝備的年頭,像是他們這樣一種輕騎兵,戰場上還能起到作用么?
當然有了,正面戰場的戰斗力可能差了一點。
但是對遮掩戰場、獲取情報,突襲對手后方的后勤補給線等方面,還有著一些驚人的作用。
別的不說,光是在幾年之后,鬼子和毛子在東北打的那一場戰爭中。
雙方都砸下了巨大好處,收編了不知道多少東北的馬匪,讓他們從事打探消息、破壞后勤等多種任務。
事后,好些一臉懵逼的馬匪頭子,都獲得過了毛子的貴族爵位。
又或者是在鬼子那里,獲得了一枚根本不值錢的勛章。
基于這樣一個理念,玉米、羽漢楓、歌者等三人到了遼東之后,立刻將甜水溝子原本分散成了多個屯子、山頭的人員,一家伙的全部給聚集了起來。
以這些人為骨干,吸收了一些闖關東的移民之后,組建了一個5000人規模的騎兵旅。
帶到了當前的區域,進行了整訓。
這個獨立騎兵旅,一共分為了三個團;玉米、羽漢楓、歌者三人在承擔了正副旅長、正委等職務后,還分別承擔了一二三團的團長大人。
因為原本甜水溝子的后代,就有忙時勞作、閑時操練的習慣,原本就有著不錯的軍事基礎。
如今被訓練了兩個月的時間后,整個騎兵旅看起來已經相當不錯了。
想著在甲午一戰中,能各自帶著一支騎兵在敵后縱橫,燒光鬼子的糧草和彈藥,餓死那些孫子的場面后。
三人的心中,就充滿了說不出的期待。
特么!打鬼子這種事情,貌似只要是個后世種花家的正常兒女,不用動員就能來勁、上頭。
當然了,他們也不是沒有煩心的地方。
比如說現在,三人正在發愁的東西:
第一,就算在他們離開的這些年之中,于洪的兒子于達敏等人努力地養馬,從外面買馬回來。
無奈漢人養馬的技術差了一些,本身的財力也比較有限。
在騎兵旅組建了之后,以甜水溝子的供應能力,其中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員,可以做到了人手一匹馬。
剩下還有三分之一的人員,到了現在騎著的還是騾子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