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快晚上九點,裴文萍才下班回家,吃著沈明珠特地給她留的飯菜和湯,一臉的滿足和幸福。 “還是家里的飯菜香啊,廠子食堂的菜現在是越來越難吃了。” “不是今年才換的新廚師嗎?” 裴文萍看她一眼,說道:“跟你說這些吧,總感覺有告狀之嫌,但現在食堂的味道和水準,跟你管理的那會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以前的集體飯,改成現在的飯補,早飯就不說了,午飯和晚飯,每人每頓平均是六毛,勉強能在普通窗口吃上一葷一素,聽著還不錯,可你去看了就知道,素菜根本連油花都見不著,葷菜里的肉也不是啥好肉。” “想要吃好的,就得自己貼錢吃單灶,一頓最少也得貼個一塊八毛的。我們這些管理還能承擔,普通工人一天也才掙五六塊,讓他們一頓貼一塊吃飯,這不要他們的命嗎?” “說實在的,食堂改制的確給廠里帶來了降本增效,但也讓底下的員工積攢了不少怨氣,總歸是有利有弊吧。” 聽完裴文萍的吐槽,沈明珠客觀分析道:“這事倒也不全是食堂改制的影響,食堂承包商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 裴文萍道:“當初就不該把食堂外包給別人經營。” 沈明珠實事求是道:“食堂外包也有外包的益處,外包商有他們采購和經營上的優勢,廠子也能減輕經營的壓力,對于雙方而言是共贏。” “之所以造成現在的局面,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制定出完善且嚴格的食品標準和制度,這個情況,你有時間可以跟杜娟提一提。” 裴文萍咽下嘴里的飯菜,哂道:“她現在可顧不上管這種小事。” 說到這,倒讓沈明珠想起了正事,“最近廠子很忙嗎?怎么天天都要加班。” 裴文萍有些納悶的望著她,“你不知道嗎?怎么,杜娟沒跟你說?” 沈明珠搖頭,“我們有段時間沒見了,現在廠子是她在管理,我也不想過問太多。” 裴文萍放下筷子,將杜娟全力搞招商引資一事講了講。 “我還以為這事她跟你商量過了,我這幾天都在忙著整理經營資料和帳目,說是羅森那邊的人要看。” 看沈明珠沉吟不語,裴文萍又道:“杜娟個人能力還是挺強的,一個人單槍匹馬的,硬是跟羅森的投資團搭上了線。前兩天,羅森的人到廠里考察了一圈,好像還挺滿意的。” “如果真能拿到羅森的注資,那咱們廠說不定能一飛沖天。” 隨著經濟的對外開放,各地政府也都響應號召,大搞招商引資。 第(1/3)頁